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定量分析病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生成的数字重组影像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方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41例采用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病人,采用相同扫描参数行头部平扫CT和增强CT,分别生成基于上述CT的数字重组影像,并依次与病人治疗时采集的实时影像进行配准。增强CT和平扫CT配准后分别生成6个位置参量,对两组影像的各位置参量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并使用t检验定量分析两组配准结果。结果两组间各位置参量具有高度相关性,各位置参量间的偏差均值在±0.02 mm之内,增强CT组和平扫CT组相应位置参量的最大差异为0.3 mm,但该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使用对比剂对射波刀进行颅骨追踪的影像引导精度的影响非常小,差异远远小于系统误差,因此临床中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3.
腔内加温合并外照射治疗宫颈癌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1987年有124例Ⅱ、Ⅲ期宫颈癌行腔内加温合并外照射治疗,以远期生存率和治疗并发症与本科行传统放疗的116例宫颈癌进行比较。124例中Ⅱ期99例,Ⅲ期23例、残端癌2例。腔内加温用915MHz微波治疗机,本组5年生存率Ⅱ期为65,3%,Ⅲ期为56.5%;行传统放疗的分别为54.2%和33.3%。治疗并发症以放射性肠炎进行对比,本组轻和中度肠炎为19.4%,无瘘及溃疡发生。传统放疗组肠炎发生率为38.8%,且5.2%发生了直肠阴道瘘。  相似文献   
14.
颅底肿瘤的手术风险及难度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1],放射外科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2-3].但目前常用的放射外科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对于一些较大的、形状不规则、临近放射线比较敏感的重要结构的肿瘤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5.
肿瘤热疗可用活组织中的有效治疗深度ETD(如: 定义为温度在41~45℃范围的距离)和有效治疗体积ETV(定义为相应于有效治疗温度范围的体积)来衡量一次加热治疗的优劣及满意程度,但在实测时常难以实现。本文根据腔内水冷式微波偶极子辐射器近场辐射模型,求解生物介质热传导方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水冷式腔道辐射器在等效组织模型中的稳态温度分布; 并对腔道肿瘤微波热疗时有效治疗体积与冷却水温关系进行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水冷可改善热区温度分布,使径向最高温度点由无水冷时贴近辐射器壁向组织深部迁移(本文示例当冷却水温Tc= 16℃时可达6 m m 以远);径向治疗深度比无水冷时向组织内部扩展(上述冷却水温下可达3~4 m m 左右); 相应的有效治疗体积则比无水冷时增加(上述条件下约为39% ); 降低冷却水温(本文示例从16℃降至10℃), 则相应的有效治疗深度又可向组织内部扩展; 有效治疗体积还可增加(约再增33% )。由此引伸出在一次加热治疗时,若采取两步加热法, 即先用低功率、无水冷加热,后用高功率有循环水冷的加热程序,则总有效治疗体积可比完全无水冷时扩大1.24 倍(约增加4.3 cm 3)。本文模拟计算结果与相应的等效肌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06年11月至2010年9月间34例不能手术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T1N0M0 20例, T2N0M0 14例), 中位年龄78(70~88)岁, 18例患者采用肿瘤内植入1~2枚金标的呼吸同步追踪技术(Synchrony?), 16例患者采用椎体追踪技术(X-Sight?)。处方剂量45~60 Cy, 中位剂量60 Gy, 分3~6次给予。  结果  25例病变完全缓解(73.5%), 9例部分缓解(26.5%)。中位随访期29(11~59)个月, 原发肿瘤局部控制率97.1%, 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5.3%、81.6%、70.0%, 总生存率分别为97.1%、86.6%、80.0%。31例患者(91.1%)出现治疗后的轻度乏力, 15例患者(44.1%)发生Ⅰ~Ⅱ级放射性肺炎, 未发现Ⅲ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1例患者(2.9%)在经胸腔穿刺植入金标后发生严重气胸, 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缓解。  结论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轻, 为无法手术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金标、椎体实时追踪对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患者 64例72个病灶,其中原发瘤 40例41个病灶,转移瘤 24例31个病灶。45个病灶采用金标追踪,27例患者采用椎体追踪。70%~94%(中位数8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把体积,照射剂量60 Gy分3次。比较两者近期疗效与追踪方式的关系。
结果 全部病灶有效率金标追踪好于椎体追踪(93%∶74%,χ2=6.84,P=0.033),下肺病灶的也如此(15%∶7%,χ2=7.18,P=0.028),但上肺病灶的两者相似(28%∶12%,χ2=2.36,P=0.310),治疗体积<15 cm3金标追踪好于椎体追踪(25%∶12%,χ2=6.53,P=0.038),而≥15 cm3的两者相似(17%∶8%,χ2=1.57,P=0.460)。全部病灶椎体追踪治疗失败率比金标追踪高(19%∶2%,χ2=6.33,P=0.021)。
结论 不同追踪方式与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有关,并受病灶位置、治疗体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射波刀系统影像曝光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射波刀具有高精度、大剂量、分割次数少、无创伤等优点,作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一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1\]。本单位自 2006年8月至 2011年4月采用第3代(G3)射波刀系统治疗肿瘤,现就该系统影像曝光参数选择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BRT技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3年间应用射波刀治疗 42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资料,以疗后1个月复查观察近期疗效。采用WHO的RECIST1.1标准进行评价,采用RTOG或EORTC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LC率。结果 42例47个靶点纳入研究,其中14个病灶达CR,13个病灶达PR,总有效率为57%。1、2年样本数分别为25、19个靶点,1、2年LC,OS,PFS率分别为87%、60%,53%、41%,17%、8%。GTV<2.5 cm3、BED>80 Gy、年龄>60岁均有助于提高局部PFS期。治疗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主要为1、2级反应,只有 1例出现3级胃肠道反应。结论 SBRT技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不良反应轻且LC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肿瘤热疗是用物理方法使肿瘤产生热生物效应的治疗方法。近 2 0年来 ,多学科协作攻关对这一治疗方法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组织受热后的温度场分布对于评价加热机的性能以及改善加热场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热疗腔内辐射器的温度特性曲线是由许多物理特性决定的。对其性能的评价是以模型研究为基础的 ,模型研究可得到各种不同物理参数下加热曲线的实际测量曲线以及模型内电场的能量比吸收率 (SAR)和温度分布的确定。为了评价辐射器性能及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优选 ,特进行了以下实验。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91 5MHz微波加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