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了解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3例骶骨肿瘤常规行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术前均行DSA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及相关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栓塞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63例骶骨肿瘤中,脊索瘤27例(其中复发7例);巨细胞瘤10例;神经鞘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其它肿瘤15例.肿瘤表现为富血供者36例,以恶性肿瘤及巨细胞瘤为多;乏血供者27例,以部分脊索瘤和良性肿瘤为多.富血供者除髂内动脉供血外,骶正中动脉参与供血者22例,腰动脉参与供血者15例.54例术前栓塞后手术效果满意者23例,较满意者15例,尚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3例.结论 对骶骨肿瘤术前栓塞除常规髂内动脉栓塞外,应考虑到肿瘤有骶正中动脉和腰动脉等多支供血的特点,多血供肿瘤者应尽量栓塞彻底以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8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关键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4例57个椎体,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肿瘤性病变32例44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前先行椎体内静脉造影,然后于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57个椎体成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折患者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5.2±1.3)ml,而肿瘤患者为(5.1±1.2)ml,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2%(41/44)。患者术前与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1.7±0.7)小于肿瘤患者(2.6±1.4)(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10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加固病变椎体,止痛效果满意。手术疗效与骨水泥的用量无关而与病变性质有关:对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优于肿瘤患者。合理使用穿刺技术,注射骨水泥前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掌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并于透视监控下注射骨水泥是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减少住院时间超30天患者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基本信息,找出住院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对结果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2015—2017年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占本年度出院病人比例逐年减少。结论:PDCA循环在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靶向免疫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7例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ACE联合靶向免疫药物治疗(联合组)16例,单纯靶向免疫治疗(单纯组)21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mOS和mPFS分别为14.0个月(95% CI:4.59~23.41)和6.0个月(95% CI:4.04~7.96),单纯组分别为11.6个月(95% CI:4.53~18.67)和4.5个月(95% CI:3.38~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45)。联合组的ORR和DCR分别为68.75%和87.5%,较单纯组(4.76%和33.3%)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结论 与单纯靶向免疫治疗相比,TACE联合靶向免疫药物治疗晚期HCC的疗效明显提高,且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估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序贯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采用HAIC序贯TAE治疗的2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ALBI评分评估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并随访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和生存时间(OS)。结果 患者首次治疗后3个月ALBI评分(-2.29±0.53)与术前(-2.32±0.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P=0.82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4例患者出现Ⅲ级不良反应(3例ALT升高,1例骨髓抑制),其余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术后6周ORR、DCR分别为68%、92%,术后12周ORR、DCR分别为72%、88%,中位TTP为271 d(95%CI:115.9~426.0),中位OS为510 d(95%CI:491.5~528.5)。结论 HAIC序贯TA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CT门静脉成像(CTPV)用于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PH)的价值。方法 纳入267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PH患者,分析其治疗前CTPV资料,观察肝内有无肿瘤、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相对空间位置、门静脉通畅度,曲张静脉分型、程度及有无异常分流道等。结果 在267例中,23例合并肝脏肿瘤,79例存在门静脉血栓,1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分叉部、左支、右支裸露者占比分别为13.11%(35/267)、5.62%(15/267)及2.25%(6/267),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2.83±9.56)mm,前后距离为(28.23±10.06)mm。术前增强CT及CTPV显示227例胃左静脉曲张、111例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及72例自发性门体静脉分流,其与术中DSA的一致率分别为98.24%(223/227)、85.59%(95/111)及100%(72/72)。264例TIPS成功(264/267,98.88%),对其中58例采用辅助手段穿刺门静脉成功。结论 CTPV对于指导实施TIPS治疗P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凯纷(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肝癌介入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使用凯纷及曲马多进行治疗,凯纷剂量为50mg、曲马多剂量为50mg。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疗效、记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凯纷与曲马多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与35%(χ2=12.665,P0.05)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有恶心、呕吐等,未发现有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曲马多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凯纷(χ2=17.857,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凯纷给药方式、疗效均优于曲马多,且副作用少,更适合用于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疼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88.
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法治疗反复咯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分支加红霉素溶液灌注支气管动脉主干治疗反复咯血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35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靶动脉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B组针对支气管动脉及肋间动脉行栓塞-灌注法治疗,针对胸廓内动脉行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A、B两组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A组治愈率为35.7%,B组治愈率为70%,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A组有效率为71%,B组  相似文献   
89.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临床应用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73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3D-MIP)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3D-SSD)后处理。结果:73例患者,4例为正常胰胆管,69例胆胰疾病中,梗阻性黄疸者58例,其中恶性胆道梗阻43例,良性胆道梗阻15例,非梗阻性病变11例,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MRCP定位准确率为100%,并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程度及断端形态,对于恶性胆阻性病变11例,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MRCP定位准确率为100%,并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程度及断端形态。对于恶性胆道梗阻。结合常规MRI可明显提高定性准确率83.7%,同时可显示肿块大小、范围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良性梗阻MR-CP检查的定性准确率为92.9%。在非梗阻性病例中,MRCP可清楚描绘胆囊结石、胆系术后改变及含液丰富的病变(胰腺假性囊肿、总胆管囊肿、十二指肠憩室等)与胰胆管之间的毗邻关系。结论:MRCP可准确揭示胆管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MRCP对于非梗阻性胆胰疾病则有助于了解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但MRCP作为一种影像检查技术。不能脱离常规CT、MRI,而是对常规影像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0.
目的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项综合介入治疗技术,其中由肝静脉到门静脉的穿刺是一个技术难点,而穿刺针前端弯折角的正确选择对于正确穿刺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一种符合个体解剖结构的穿刺针前端弯折角计算方法。方法首先采集术前增强CT影像,在门脉期CT影像基础上做术前规划勾画穿刺路径,再结合穿刺针前端几何特征,采用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刻画穿刺针前端形态及弯折变形过程,通过对符合方程组要求的点进行遍历找到正确的针尖位置,进而求解曲率得到穿刺针前端弯折角,实现术前规划中弯折角的量化计算。最后通过术中操作参数主观评价结合术后总结比较的方式进行本计算方法效果评估。结果以两个中心13例患者的临床验证为例,给出平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经过本计算方法量化后的术前规划引导后,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3、2,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161min、142 min。结论基于贝塞尔曲线参数方程的穿刺针前端弯折角计算方法,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术前规划引导门静脉穿刺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