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鼎内血管畸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病理学分类鼎内血管畸形分为:动静脉畸形(包括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或静脉发育异常)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四种不同类型影像学检查需要观察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包括静脉窦是否增粗)、畸形血管本身,也就是畸形血管团、血管内有无血栓,还要观察血流的循环速度,即循环时间的改变脑组织内是否增粗出血,以及出血机化形成的钙化,和邻近脑组织内出现的缺血、水肿及对萎缩等慢性变化。CT平扫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52.
朱明旺 《当代医学》2001,7(12):80-82
为了评价常规和功能成像在迟 发性放射性脑病(RIBI)病人中的应用,Gomori等对22例放射性脑坏死病例进行了研究,其中20例得到病理证实,2例病人分别进行了4年和8年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这些病人因高级别原发性脑肿瘤(15例)、脑膜瘤(3例)、其他肿瘤(3例)行放射治疗。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规  相似文献   
53.
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的影像学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颅内压增高(IIH)患者的影像学变化。方法 定量分析32例IIH患者垂体、蝶鞍形态的变化及其与视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IIH患者可出现垂体变薄(90.60%)、蝶鞍扩大(56.22%)。垂体形态的变化与相应的视力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16(P〈0.05)。经治疗后,2例可见垂体形态增厚。结论 垂体形态的变化可作为诊断IIH的一个新的影像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4.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neurocytoma,CNC)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一神经胶质肿瘤,由Hassoun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为发生于年轻人的生长缓慢的神经上皮类肿瘤,  相似文献   
55.
灌注及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估磁共振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导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4例急性 (≤ 6h)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WI、PWI扫描 ,DWI及PWI的不匹配区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半暗带是否存在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结果 脑梗死患者 33例 ,其中 2 3例 (52 3 % )有明显半暗带存在 (PWI >DWI) ;1 0例 (2 2 7% )无明显半暗带 (PWI=DWI)。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者 1 1例 (2 5 0 % )。结论 PWI及DWI对照研究有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半暗带 ,指导溶栓治疗 ;临床表现结合DWI有助于除外TIA  相似文献   
56.
乳头状内淋巴囊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乳头状内淋巴囊瘤的CT、MRI和DSA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例组织病理学证实的乳头状内淋巴囊瘤的CT骨破坏特点及MRI信号特征、强化方式、血液流空情况,4例同时进行DSA检查,以观察血供状态。CT采用常规横轴面平扫和增强扫描;MRI采用SE和快速自旋回波(FSE)及脂肪抑制序列,行矢状、冠状和横轴面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CT表现:肿瘤呈中心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后区的溶蚀性骨破坏,病变内含钙化。(2)MRI表现:在未增强T1WI和T2WI,5例肿瘤内见不规则形低信号影,其中心位于颞骨岩部中后部的前庭管外口周围区;3例肿瘤周边显示高信号缘;2例囊实性肿瘤的囊性部分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高信号不被抑制,而且其边缘更清楚;5例瘤内均见血管流空影。(3)DSA显示肿瘤主要由颈外动脉的分支供血。其中2例还有小脑前下动脉参与供血。结论 乳头状内淋巴囊瘤是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后区的具有侵袭性、溶骨性、富含血管的肿瘤,它的影像学特征结合发生部位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7.
颅脑弧立性浆细胞瘤的MR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颅脑弧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提高对该的认识。方法,搜集了4例经我院病理证实的颅脑弧立性浆细胞瘤,全部病人均在我院行MR检查。MR扫描重点观察了肿瘤的发生部位,信号特点,侵润范围,骨质破坏情况和增强扫描描特征。  相似文献   
58.
颅底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颅底软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12例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CT平扫,其中3例做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软骨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鞍旁肿瘤呈类圆形;同时累及前中颅凹或中后颅凹的肿瘤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边缘清楚,5例有颅底骨质破坏,其余病例肿块周围骨质呈侵蚀性改变,CT上肿瘤呈等,高混杂密度6例,呈均匀稍高密度1例,钙化表现为斑块状,小球状及弧线样高密度,MRI上T1WI均为低信号,7例肿块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余2例T2WI为均匀高信号,6例肿瘤外侧与脑实质之间T2WI上可见弧线样低信号线,冠状位MRI上可见海绵窦有不同程度受累,CT与MR增强扫描肿瘤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软骨瘤多位于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前颅凹或后颅凹肿块相连,根据其部位及CT、MRI表现可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症状性癫(癎)相关原发脑肿瘤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继发于原发脑肿瘤的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头部MRI扫描,分析致(癎)脑肿瘤的大小、累及部位、发病年龄与癫(癎)发作类型、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及其MRI表现.结果 颞叶肿瘤引发的复杂部分性发作显著多于额叶肿瘤(x2=14.368,...  相似文献   
60.
MR脑血流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MR脑血流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共 2 6例。行常规MR及MR灌注成像检查。构建局部脑血容量 (rCBV)图 ,并计算肿瘤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 (rrCBV)值。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rCBV图表现 ,并分析平均最大rrCBV值与肿瘤病理学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9例Ⅱ级星形细胞瘤的rCBV分布较均匀 ,接近或略高于对侧脑白质。 7例Ⅲ级和 10例Ⅳ级星形细胞肿瘤的rCBV分布明显不均匀 ,肿瘤实性区rCBV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瘤内囊变坏死区和瘤周水肿区rCBV降低。增强MRI上 ,2例Ⅲ级和 2例Ⅳ级肿瘤内无明显强化区域 ,在rCBV图上脑血容量明显升高。Ⅱ~Ⅳ级肿瘤最大rrCBV的平均值分别为 0 91±0 18、3 5 1± 1 0 1和 4 75± 1 2 3;Ⅱ级与Ⅲ级 (t=6 79,P <0 0 1)、Ⅱ级与Ⅳ级 (t=9 75 ,P <0 0 1)、Ⅲ级与Ⅳ级之间 (t=2 19,P <0 0 5 )平均最大rrCBV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MR脑血流灌注成像可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的血流灌注变化 ,对判断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