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多发性脾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多发脾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19例。结果恶性肿瘤CT常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原发性肿瘤呈实质部分明显或中度以上强化,转移瘤以边缘强化为主;MR表现:淋巴瘤结节于T1、T2大多均呈等信号,有时可表现为他低信号;增强后早期为低信号结节,延迟呈等信号。转移瘤T2WI极少数呈低信号。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脉管瘤常见,CT多表现为低密度或囊性病变,增强后均匀强化或边缘呈晕状强化,血管瘤具特征性延迟强化。MR明显优于CT和动态增强CT,增强T2WI具有典型的“白炽灯”征。脉管瘤MR显示病变内含低信号分隔影,T1、他均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部分边缘强化。结论认识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52.
CT引导胸部病变穿刺活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引导胸部病变穿刺活检26例张开华,王安潮,郭彬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6均为临床经X线、CT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肺科233004检查发现有病变,但诊断不明而行CT-NB者。男22例,女4例。年龄19...  相似文献   
53.
碱式氯化铝是国际上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混凝剂,我国大部分地区近年来也在大量生产、并广泛用作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由于目前多以工业铝灰为主要原料,生  相似文献   
54.
原发性纵隔肿瘤CT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进行性分析。依据纵隔九分区划定肿瘤部位。结合密度测定判断肿瘤的为源。结果:不同质地的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征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6.05%。结论:CT对提高原发性纵隔铁术前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同时CT可鉴别引起纵隔增宽的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CT和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癌CT和B超影像表现。结果:CT和B超对胆囊癌具有相似的表现。31例中,肿瘤呈软组织肿块型15例,壁厚型10例,腔内结节型4例;2例发生于胆囊颈部者未分类。CT和B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10%和77.42。结论:CT和B超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胆囊癌敏感在有差异,而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6.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CMF)属于软骨类肿瘤,发病率极低,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0.2%~1.0%[1-2].2013年WHO骨肿瘤分类依据其生物学行为将其定义为中间性局部侵袭型肿瘤[3].病灶多位于长管状骨,以膝关节周围最常见,其次是手足骨、扁骨,脊柱及颅面骨罕见[4].髂骨CMF较为少见,约为全身CMF的2.3%~15.7%[4-5].目前关于该病大样本量、全面的影像特点分析的文献尚不多见,大多为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讨论、病理特点分析或个案报道.笔者检索历年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未见针对髂骨CMF的影像特点总结.髂骨肿瘤种类繁多,其部位特征决定诊断难度较大,不同肿瘤治疗方案不同.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总结髂骨CMF的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协助鉴别诊断,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57.
患者 女 ,6 1岁。体检胸片发现右前纵隔增宽。螺旋CT扫描示右前中纵隔见一约 4 .0cm× 2 .9cm× 3.1cm大小之圆形肿块影 ,CT值约 19~ 5 8HU ,大部分系有强化的实质性成分 ,少部分为不强化的囊性成分 ,其内有分隔 ,边界光整 ,周围脂肪层显示清晰 ,邻近大血管未见侵犯及包绕征象 (图 1、2 )。纵隔内及两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两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CT诊断为右前纵隔胸腺瘤。手术所见 :右前上纵隔胸腺部见 4 .0cm× 3.5cm× 3.5cm大小的肿块 ,有完整的包膜 ,与周围脂肪层轻度粘连。病理检查 :大体标本为深红色、圆形肿块 ,质软 ,有纤…  相似文献   
58.
CT观察奇静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奇静脉的CT影像表现 ,评价奇静脉异常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 10 0名正常人胸部的CT扫描资料 ,行增强扫描者均由上肢浅静脉注入对比剂 ,观察测量奇静脉的正常大小和强化特点 ,选择不同的层面分别测量奇静脉弓、奇静脉干和半奇静脉的血管直径 ,同时对比增强后奇静脉系统与主动脉的强化程度。回顾对照 9例奇静脉异常的影像变化 ,其中门脉高压 4例 ,上腔静脉梗阻 4例 ,1例系左侧头臂干静脉梗阻。结果 正常人奇静脉CT测量血管直径为 6~ 10mm ,奇静脉弓部最粗可达 12mm。增强 4 5s后扫描见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 ,CT值略低于同层面主动脉。奇静脉直径 >10~ 12mm者可视为异常增粗 ,增强时CT值超过同层面主动脉者即为异常强化。结论 奇静脉增粗常见于奇静脉与门静脉或上下腔静脉之间形成侧支回流 ,而异常强化则因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 ,由上肢注入的对比剂直接经侧支回流至奇静脉。观察奇静脉的变化有助于临床确诊血管性疾病的部位和程度 ,了解病变与门静脉、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临床早期发现部分无症状的隐性疾病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告73例口服缓释钾片临床观察结果。第1组63例血清钾浓度正常者因服双氢克尿塞或速尿等排钾利尿剂同时服缓释钾片,用药后1至2周平均血清钾浓度仍保持在正常水平。第2组10例为低血钾症,单服缓释钾片后1至2周平均血清钾浓度能提高到正常水平。71例无消化道等副作用。观察结果说明缓释钾片作用确切,副作用小,为目前较理想的补钾剂型,但使用缓释钾片剂量应根据血浆钾浓度、尿童等决定。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