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IP3)/Ca2 信号转导过程与逼尿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Ca2 )I]的关系.方法建立逼尿肌不稳定(DI)大鼠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的逼尿肌稳定(DS)及DI大鼠逼尿肌细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变化以及10-5mol/L IP3影响DS大鼠逼尿肌培养细胞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在有钙液及无钙液中的变化情况.结果DI大鼠逼尿肌培养细胞内钙荧光强度较DS大鼠显著增强(P<0.01),经10-5 mol/L IP3处理后,DS大鼠逼尿肌培养细胞内钙荧光强度较处理前显著增强(P<0.01),且有钙液中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无钙液中细胞(P<0.01).结论由IP3激活引起的逼尿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可能是DI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对逼尿肌不稳定(DI)大鼠逼尿肌细胞钾离子通道亚型Kv1.5的影响.方法建立DI大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原代培养的DI及逼尿肌稳定(DS)大鼠逼尿肌细胞Kv1.5的表达及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H-7(PKC 特异抑制剂)对DS大鼠逼尿肌培养细胞Kv1.5的影响.结果DS、DI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中均有Kv 1.5 mRNA和蛋白表达,DI组和DS PMA组大鼠逼尿肌细胞Kv 1.5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DS组(P<0.05~0.01), DS PMA组Kv 1.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DI组(P<0.05),DS PMA H-7组Kv 1.5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DI组(P<0.05).结论PKC对逼尿肌钾离子通道Kv 1.5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导致DI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超声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附188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超声显像监测电视腹腔镜下切除胆囊1885例,结果,超声提示适宜腹腔镜手术1771例,占93.9%,延期手术93例,占5%,不适宜腹腔镜手术19例,占1.1%,而施行常规开腹切除胆囊,全部手术获得成功,未出现并发症。超声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筛选适应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在临床上常用于解释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或重新出现的上腹部的腹痛、腹胀、恶心、厌油腻等不适。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广泛开展,LJ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内脏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使其发生率逐渐下降。我院自1992年5月.2003年12月共行LJC手术33085例,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胆囊小隆起性病变超声影像的病理基础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右上腹七、八肋间沿胆囊纵轴及横轴多切面扫查,特别是仔细观察胆囊颈部与底部,避免遗漏病灶.结果超声检查并经腹胆镜下胆囊切除术及开腹手术证实的胆囊疾病26880例中胆囊小隆起性病变1210例,与手术病理对照分别符合率为胆固醇息肉98.6%,胆固醇沉着症97.3%,腺瘤样息内95.7%,胆囊巨细胞增生60.0%,小结节性胆囊癌87.5%.结论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病理基础,决定了其声像图特征,良性病变超声图像表现结节病灶较小,形态规整.基底部较窄<9mm,有恶性变倾向的腺瘤样息肉病灶大小在8~13 mm之间,基底部较宽或有蒂与囊壁相连,小结节性胆囊癌病灶在11~25 mm之间,形态不规整,回声不均匀,基底部较宽,或与囊壁无明显界限.二维、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相互弥补印证,可提高病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7.
自stitr首次报道氨茶碱具有拮抗安定、吗啡作用以来,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氨茶碱可用为一种可选用的全麻催醒药,已在国内临床麻醉工作中逐渐推广,我院从1992年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全麻术后催醒全都使用氨茶碱,在10年麻醉临床中发现,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术毕麻醉苏醒时,出现支气管痉挛用氨茶碱治疗,既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相似文献   
38.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儿外科急症,如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我科1981~1987年共收治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1岁以内的11例,1~5岁17例,6~14岁9例;手法复位13例,手术治疗24例,手术组无併发症。随访18例,无复发者。讨论根据本组治疗的经验,我们认为:对1岁以内的婴幼儿、嵌顿时间不超过3小时、局部无炎症反应者,应采用手法复位,先给镇静剂,再用0.5%奴佛卡因封闭外环口周围,使患儿既保持安静,又减  相似文献   
39.
消化道钡透所致乙状结肠、直肠堵塞在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见,我们近5年来治疗11例因钡剂引起肠堵塞的老年患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62~79岁。全消化道钡透后肠堵塞7例,上消化道钡透后肠堵塞4例。消化道钡透后分别3~5天出现肠梗阻的  相似文献   
40.
102岁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现已广泛开展.成为胆囊疾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手段,取得满意的疗效。但高龄患者病程长、并存病多、病变复杂且严重,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我院成功为一例102岁零8个月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