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 先父周执中老巾医(1885-1969),生前系湖南酋中医药研究所顾问,从事中医工作六十余年,具有较深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杂病、温热病、五官疾病的治疗尤有独到之处.兹将其治疗五官疾病的经验简介如下:一、〔目赤〕先父认为:外障目赤,虽然论者颇多,然以张子和、戴复庵之说颇有见地.张氏主火,谓目不因火则不病;戴氏主血,谓目赤皆血郁肝经所致.先父多年临床实践,自拟以祛风退热,活血消膜为主的经验方——通治目赤方.荆芥6克,蝉衣3克,赤芍10克,木贼3克,蔓荆子6克,菊花10克,  相似文献   
32.
据吕志平氏等报道:用锦州产xax-I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光源系统,上海产ST-I型数字体温计,分别测定室温(14.4~30.7℃)及无名指指温(15.7~34.6℃),检查部位为双手无名指甲皱。主要观察甲皱远心端第一排毛细血管管袢。观察内容为微血管的形态及分布、血液循环动态、血管附近的有关现象等。通过对120例中老年内伤杂病甲皱微循环变化的观察,检查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33.
曹安来等氏报道:“小儿系稚阳之体,多脾阴不足。”作者在引述诸医籍后认为:脾阴在小儿脾脏正常运化水谷、输布精微、升清降浊、旋转阴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病因病理不外饮食不当、疾病影响、五脏虚弱、误治失治4方面。由于小儿脾阴亏损仍不外中焦脾土之患,故作者从运化、转输、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潜伏感染状态下人巨细胞病毒(HCMV)所编码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研究其在HCMV病毒学和潜伏感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HCMV感染THP-1细胞构建HCM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采用高通量Solexa测序平台对其深度测序,并利用 RNAFold 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和命名。结果HCMV在潜伏感染状态表达了miR-US25-2-3p、miR-US25-2-5p、miR-UL112、miR-US25-1、miR-UL22A 以及长度为25 bp的编号为PC-5p-148467的miRNA,对PC-5p-148467进行系列分析,将其命名为hcmv-miR-US33as-5p。结论在潜伏感染状态下,HCMV亦可编码多种miRNA。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胶原蛋白海绵生产中病毒灭活工艺及其灭活病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酸性酶解溶液和60Co-γ射线辐照法灭活病毒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酸性酶解溶液处理2 h,对接种在胶原蛋白海绵中的水疱性口炎病毒、伪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灭活对数值分别为5.54、5.71、6.30和5.13。用照射剂量为25 kGy的60Co-γ射线对胶原蛋白冻干品中的水疱性口炎病毒、伪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灭活对数值分别为6.00、5.75、6.00和5.00。灭活后的样品经细胞感染盲传3代均未见细胞病变。结论胶原蛋白海绵生产中采用酸性酶解溶液处理72 h或25kGy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工艺均可有效灭活所试验的4种指示病毒。  相似文献   
36.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3月,收集有关医院感染调查和研究的相关文献,由2名独立的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采用Comprehensive Meta分析软件进行率的合并分析,将医院感染病原菌按照调查年份、医院等级、医院所在地区进行分层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医院院内感染不同病原菌分布率加权合并。结果共纳入345篇文献。合并结果显示:(1)1987-2000年真菌检出率为18.6%(95%CI:13.7%~24.9%)、葡萄球菌属为18.1%(95%CI:15.4%~21.0%)、假单胞菌属为14.8%(95%CI:12.2%~17.9%)、克雷伯菌属为5.2%(95%CI:4.1%-6.6%);2001-2012年真菌检出率为17.6%(95%CI:16.4%~18.8%)、葡萄球菌属为15.0%(95%CI:14.2%。15.8%)、假单胞菌属为13.9%(95%CI:13.1%。14.7%)、克雷伯菌属为10.4%(95%CI:9.9%~11.0%)。(2)在二级及以下医院支原体检出率为3.2%(95%CI:o.3%~29.9%)、志贺菌属为4.7%(95%CI:3.4%~6.3%)、产碱杆菌属为7.2%(95%CI:1.7%~26.1%);三级医院支原体检出率为1.1%(95%CI:0.1%。15.4%)、志贺菌属为1.8%(95%CI:0.6%~5.1%)、产碱杆菌属为4.3%(95%C1:2.3%-8.0%)。(3)支原体检出率在长江流域经济区为14.3%(95%CI:2.0%~58.1%)、西南经济区为0.3%(95%CI:0.1%-1.1%);棒状杆菌属检出率在长江流域经济区为0.4%(95%C1:0.1%~1.4%)、东南经济区为9.5%(95%CI:2.4%~31.1%);嗜血杆菌属检出率在北方经济区为0.5%(95%CI:0.2%~0.9%)、东南经济区为9.2%(95%CI:7.3%~11.6%);沙门菌属检出率在长江流域经济区为6.3%(95%CI:4.6%~8.6%)、东南经济区为0.4%(95%CI:0.1%~3.0%)。结论中国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真菌、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近年来克雷伯菌属检出率明显增多并成为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在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在小鼠肝癌细胞表面串联表达HCV受体分子,在二维结构的基础上研究HCV受体分子的排列顺序对病毒入侵的影响,为研究HCV的早期感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已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hLDLR-hSR-BⅠ-hCD81-GFP、pCDH-hLDLR-hCD81-hSR-BⅠ和pCDH-hCLDN-1-hOCLN-DsRed与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FT,包装慢病毒,用收集浓缩的慢病毒攻击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抗生素G418加压筛选得到串联表达人紧密链接区域分子CLDN-1和OCLN的转基因细胞株hCLDN-1-OCLN/Hepa1-6(CO/Hepa1-6);重组慢病毒pCDH-hLDLR-hSR-BⅠ-hCD81-GFP和pCDH-hLDLR-hCD81-hSR-BⅠ攻击转基因细胞株CO/Hepa1-6,通过嘌罗霉素puro和G418双抗加压及流式细胞术,最终筛选获得5种分子hLDLR、hSR-BⅠ、hCD81、hCLDN-1和hOCLN共表达且具有不同受体排列顺序的转基因人源化小鼠肝癌细胞株LSCCO/Hepa1-6和LCSCO/Hepa1-6;利用HCV阳性血清直接感染方法分析LSCCO/Hepa1-6和LCSCO/Hepa1-6对HCV的易感性,研究HCV受体分子的排列顺序对病毒入侵的影响。结果两种细胞株LSCCO/Hepa1-6和LCSCO/Hepa1-6对HCV结合均有增加,但LSCCO/Hepa1-6细胞株细胞表面的HCV受体排列顺序更有利于HCV入侵。结论在二维结构的基础上,HCV在感染早期要优先与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获得尖吻蝮蛇去整合素基因,并分析重组蛋白生物学活性。方法:提取尖吻蝮蛇毒腺组织总RNA.经RT—PCR获得去整合素基因片段。将该去整合素基因片段重组入pMAL-p2x栽体中诱导表达,以直链淀粉树脂柱亲和纯化,并检测融合蛋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谊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去整合素保守的RGD三肽序列及12个Cys残基,与GenBank中其他蛇毒去整合素氨基酸序列最高同源性为86%,重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发现了一个新的去整合素基因,谊基因编码蛋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方法灭活血液中病毒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质粒转化实验和RAPD扩增技术,对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损伤作用进行观察。结果含亚甲蓝浓度为1μmol/L~20μmol/L的质粒DNA,经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质粒DNA的断裂;转化实验结果发现经过化学方法处理的质粒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亚甲蓝浓度的提高其转化子总数显著减少;RAPD扩增结果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RAPD扩增条带逐渐消失。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可同时在多个位点对DNA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0.
李培旭等氏认为,从中医治疗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精神调节疗法早于针药治疗,且曾有过一段以精神调节疗法为主的医学发展阶段,只是当针药形成和发展起来以后,才逐渐形成以针药治疗为主,以该法为次的中医治疗学。治病原理方面:作者从哲学、生理、病理三方面,扼要地阐述了精神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以及该法的治疗意义。调节方法方面:作者归纳为三方面:即一般性精神调节(指医护人员通过解释、鼓励、安慰、指导等树立病人信心)、特殊性精神调节(指以情胜情、转移精神等)、气功调节(指通过调心、调身使精神集中、排除杂念,调整机体功能)。作者最后指出,应让该法与躯体疗法有机结合,在医疗实践印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