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51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公共健康问题及卫生突发事件关注的增加,更多的单位及个人加入到公众健康结果统计报告工作中来,所以非常有必要规范公众健康调查结果报告的统计模型标准。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在过去的20年里,很多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心血管预防保健过程中统计结果组织者的表现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目前,一些国家级的公共健康报告制度建立在医院临床病例的登记制度上,登记人表现的好坏与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及医疗保健质量直接相关。为此,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组织了一个由心血管病专家、质量控制、统计学、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64排CT和二维经超声心动图,对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偏曲的婴儿法洛四联症前的左心室评价的准确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接受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50例婴儿中的12例,(其中男婴7例,女婴5例,月龄6~12个月,体质量7~9.9kg),12例患儿术前均接受了标准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和64排CT检查,超声心动图均发现室间隔偏曲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4排CT定量左心室容积。所有的12例患儿均接受了法洛四联症的根治术,术后效果良好。结果: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低于同龄患儿的平均水平,64排CT用来定量左心室容积容积指数均30mL/m2。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测量较64排CT明显低估了左心室的发育情况。最后12例患儿均行根治术,未行分期手术,术后均没有低心排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的表现,12例患儿均没有死亡,恢复良好。结论:64排CT较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室间隔偏曲的法洛四联症婴儿的左心室大小,以利外科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8例右心瓣膜替换术,其中三尖瓣替换(TVR)24例,肺动脉瓣替换(PVR)4例。手术死亡6例,均为TVR病例,死亡率21.4%,死亡与术前心功能差有关。远期随诊2~72个月,除了TVR用机械瓣的患者2例中1例瓣失灵再次手术,1例抗凝过量出血外,余无并发症发生。作者认为,右心瓣膜若需手术,则尽量施行成形术;如病变严重必须换瓣,则首选包括同种瓣在内的生物瓣。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肺血管发育不良性法洛四联症的治疗策略。方法:2007年11月至2013年12月,29例TOF因肺血管发育不良行分期手术,男性12例,女性17例。一期手术中位年龄15个月;体质量(10.7±5.0)kg;二期手术中位年龄36个月,平均体质量(14.7±5.1)kg。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根治病例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平均间隔(21.8±9.4)个月。一期手术共计29例,结扎侧枝2例共5支,侧枝融合1例,McGoon比值由(0.78±0.13)增至(1.50±0.20)。两次手术间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5例。根治术后发生胸腔积液6例,灌注肺3例,肺不张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与二次开胸止血各1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肺血管发育不良性TOF分期手术安全有效,一期术后应根据肺血管发育情况适时行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直视术后心排量与氧供、氧耗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0.5~2.75(1.25±0.68)岁,体质量5~13.7(8.68±2.49)kg,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0.95~0.99(0.97±0.70),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肺动脉压力65~82(67.86±21.35)mmHg(1 mmHg=0.133 kPa)。合并心脏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主动脉弓缩窄3例。麻醉时经颈内静脉置入4F Swan-Ganz漂浮导管,经桡动脉置入动脉测压管。分别于手术结束即刻、术后4 h、8 h、12h、24 h、48 h及72 h,由桡动脉及漂浮导管抽取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CO),PHLIPS M:8007 A计算心排指数(CL)、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O2ER)。结果:①术后DO2I与VO2I显著相关,术后即刻呈线性依赖;②术后8 h CI、DO2I、VO2I最低;O2ER最高。结论: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即刻存在着病理性氧供依赖,术后8 h既存在氧供不足又有氧耗下降,应积极提高心排量改善组织氧分。  相似文献   
17.
2 338条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的特点。方法:随意选择8-10周龄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结果与GenBank/EMBL/DDBJ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其中与已知基因匹配的1550条ESTs用来研究8-10周龄胎儿心脏基因表达特点,并将其与10-12周龄胎儿及成人心脏的基因表达模式相比较,结果:所测2338条ESTs中,69.03%与已知基因匹配,33.18%与其他ESTs或基因组DNA相似,7.57%既不匹配于已知基因,亦不与其他ESTs或基因组DNA相似,发现了心脏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某些特点。结论:大规模随机选择cDNA克隆,并进行ESTs测序是寻找新基因和系统研究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基因表达模式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右外侧剖胸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畸形直视手术37例报告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并发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和法乐四联症各1例。平均年龄4.20±1.65岁(8个月~8岁);平均体重14.85±3.84(8~26)kg。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纠正一些较简单的心脏畸形,其美观效果明显优于正中或双乳腺下的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下隔膜的外科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3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0.5~14.0(3.6±3.2)岁;体重5.5~43.0(17.2±9.5)kg。32例中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25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和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再发主动脉瓣下隔膜各1例。1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漏诊1例。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1.7±2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7±15.1)min,住ICU时间(2.2±1.7)d,术后住院时间(7.9±2.5)d。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于术后第6d恢复。所有患儿随访2~54个月,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6例好转,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有5例好转(P=0.003);4例术前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中术后有3例转为轻度,1例转为微量反流;3例轻度反流中2例术后转为微量反流。8例术前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非单纯SM患儿中3例转为微量反流,术前3例中度反流中各有1例转为轻度和微量反流。随访期间全组均无主动脉瓣下隔膜再发。结论主动脉瓣下隔膜超声诊断易遗漏,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操作要求精细;术后因有再发可能,需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剖胸矫治法洛四联症(TOF)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3年10月346例TOF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根治术治疗,其中男159例,女187例;平均年龄(1.9±1.2)岁;平均体质量(9.7±2.4) kg.合并卵圆孔未闭43例、房间隔缺损22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0例、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全组跨环补片205例,右室流出道补片141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7例(2.02%),术中体外循环(90±24) min,主动脉阻断(64±17) min,术后机械通气4~165 h,监护室停留(3.2±1.7)d,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38 ±91) ml,平均带胸管(2.5±0.9)d.术后出现并发症36例(1.04%):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7例(死亡5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灌注肺5例(死亡1例),右肺损伤7例,膈神经损伤4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2例,乳糜胸2例.结论 右侧腋下小切口配合有效的牵引显露行TOF根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