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构建以微信群为基础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科室业务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为试点科室,2013年度(2013年1—12月)实行每周二晚上集中进行课堂授课,周三晚上进行微信群互动问答、讨论,由科室成员轮流授课,并与2012年度未进行微信群互动教学时每个月专业理论考核成绩及每季度医院"三基"理论知识(神经内科专业知识)考核成绩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2013年度较2012年度每个月本专业理论考核平均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季度医院"三基"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构建以微信群为基础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提高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医师对知识的理解及汲取,提升业务学习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48岁。因“言语不清,进食呛咳3d余”于2012年6月28日入院,入科查体:T36.3℃,  相似文献   
23.
24.
<正>患者,女,71岁。2010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近事遗忘,未诊治,2010年12月患者出现嗜睡、大小便失禁,唤醒后可进食,无四肢抽搐、眼球上翻等症状,持续23 d后症状自行缓解且无记忆。此后至2012年7月共发生3次类似症状,均持续数天后自行缓解。患者既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病史2年余,自行服药降压、降糖,血压、血糖控制可。否认高热惊厥、外伤、癫痫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时查体: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减退,余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套基本正常,糖化血红蛋白5.9%。头颅MR示:(1)胼胝体压部两侧及双侧背侧丘脑、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预处理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22-06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发原位血栓形成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检查诊断后72 h内行CAS,根据在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成形术前是否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预处理分为研究组(15例)及对照组(19例)。结果 研究组经替罗非班预处理后血栓消失6例(40.00%),血栓缩小5例(33.33%),无变化4例(26.67%)。研究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5.33±12.46)%,对照组(17.37±11.95)%,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1例患者出现新发急性脑梗死,对照组8例。术后1周头颅MRI检查,研究组1例出现新发梗死灶,对照组8例。研究组出现临床事件及影像学新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近期手术并发症单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预防性安置临时起搏器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颈动脉窦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7月—2015年10月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安置临时起搏器的25例病人为对照Ⅰ组,术前预防性静脉注射阿托品30例病人为对照Ⅱ组,术前预防性安置临时起搏器的21例病人为观察组,观察3组病人再灌注后颈动脉窦反应及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囊袋感染发生率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预防性应用临时起搏器可明显降低颈动脉窦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28.
29.
<正>《临床军医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创办的综合性军队医学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20多个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全军、全国范围内征稿。本刊以临床各科医师以及从事临床科研等工作的中、高级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先进的研究成果、技术、经验以及国内外重要学术进展。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综述与讲座、病例报告等,欢迎广大临床医  相似文献   
30.
<正>患者,女,50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抖动20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突然出现右下肢不自主抖动,抖动幅度较大,每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1020 min,可自行缓解,无肢体偏瘫、言语含糊、意识障碍,发作间期无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薄膜衣片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人院前5 d出现右上、下肢不自主抖动.每天发作约220 min,可自行缓解,无肢体偏瘫、言语含糊、意识障碍,发作间期无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薄膜衣片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人院前5 d出现右上、下肢不自主抖动.每天发作约23次,性质同前,就诊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入院查体:BP 106/76 mm Hg,心肺听诊无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