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文化教育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国际奥委会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开启了运动项目设置的改革序幕,而运动项目能否进入奥运会被视为项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风向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阐释奥运会项目遴选标准与程序基础上解析竞技攀岩入奥的历程与经验,冀望为中国武术等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较大潜力进入奥运会的项目提供新的镜鉴启示。研究认为:奥运会项目遴选标准与程序是项目入奥的行动指南,竞技攀岩入奥经历了前期铺垫、实践尝试、目标实现等3个发展阶段;竞技攀岩成功入奥的经验在于拓宽了成员国家的普及度、重视了青少年群体的参与度、提升了运动项目的流行度、彰显了市场参与的活跃度;由此,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改革新时期,有潜力入奥的项目要顺应奥运会项目发展演变的时代趋向,契合奥运会项目遴选的技术规则,塑造奥运会项目独特的价值内涵,提升奥运会项目组织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2.
阿尔弗雷德·赛恩的著作<权力、政治与奥运会>首次以专门史的写法,创新性地从权力、政治的核心概念入手,在国际政治的冲突和民族国家的利益纷争间,以一种现实主义的哲学观念体察奥林匹克的政治事件.该书还深刻剖析了国际奥委会与多元政治力量的抗争、国家奥委会与各自政府力量的博弈、运动员的普遍英雄主义崇拜和特殊的民族英雄情结等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33.
以互动论为理论视角,发现在性别与奥林匹克的持续博弈过程中,一方面,妇女参与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建构着妇女的文化特征与价值系统。妇女与奥林匹克的互动关系需经历彼此疏离到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2020年东京奥运会背景下日本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运行实践与理论逻辑,采用文本分析、逻辑分析、Arcgis软件统计等方法,分析日本学校奥林匹教育的政策文本、教学资料和研究报告,梳理日本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主体、教材编制和课程开展的总体脉络,提炼出了日本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特征:实施主体协同化;受教育客体全纳化;课程实施多样化;目标达成一体化;教学方法运用综合化;评价与反馈机制科学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应:加强合作分享, 建立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联盟;促进教材融合,推动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手册与自主教材深度融合;强化师资队伍,组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精英团队;注重点面结合,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35.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与奥林匹克主义内涵相一致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少年,《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重要议题纳入新的改革路线图中。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下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以从中总结经验和寻找启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个交互式课堂、1个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和1个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图书馆。该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参与主体形成了双中心多辅助的网络结构;2)参与客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并进行多层次分级教学;3)教育目标是传播奥林匹克理念;4)教学内容是以冬奥会为背景的运动教育模式;5)教学手段是知识性与参与性融合并重。由此得到启示: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建立长效机制;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结合;奥林匹克教学资源传播载体具有可获得性;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6.
安德鲁.詹宁斯的《FIFA黑幕:国际足联的贿赂、选票操纵与球票丑闻》全面、深刻揭示了国际足球政治危机背后的潜规则乱象。高度集中的权力、个人敛财欲望、利益群体非对称性较量、法律制裁不力等是潜规则的成因。严格控制营利性行为、合理化分配资源权益、加快民主法治进程、强化媒体舆论监督、尝试全球治理实践等是国际足球政治变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7.
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改革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的双重背景下,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广泛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历史定位、条件保障和关键风险进行学理探析,认为成功申办冬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符合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实际,契合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动向;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指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北京双奥之城的丰厚积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等构成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石;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各方需要冷静研判、整合力量、积极化解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与少数国家团体抵制冬奥会的关键风险。  相似文献   
38.
内在的文化批判性使得媒体奇观理论对嵌套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化与本土化时空图景中的奥运会有着充分的解释力。奥运会在现代媒体的表征下与技术资本和信息娱乐共同构筑了互文性的体育文化话语场。媒体重新建构的拟态真实,图像消费对理想主义的僭越形成了奥运会的符号化;民族国家与重商主义者在赛场内外的争斗合谋,媒体的权力生产及技术性伤害建构了奥运会的权力化;感性的身体性别叙事和审丑的社会文化心理催生了奥运会的娱乐化。应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模式中审视媒体奇观和奥运会关系的复杂面向。  相似文献   
39.
赛事审批制度是特定历史阶段体育行政部门行使治理责任的重要体现,由于缺乏法理约束和有效监管,容易导致权力迷恋、寻租腐败、市场萎缩;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实质是简政放权,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体育协会社团实体化,确立市场调配赛事资源的主体地位,对推动多中心体育治理体系、实现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0.
民族主义是支撑民族国家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基础,也是冲击奥林匹克运动独立性的介入力量;奥运会是超级大国彰显民族控制力、民族自豪感的舞台,也是中小国家加强民族认同、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手段。奥林匹克运动在与民族主义的交互演进中努力实现自身的理想,应科学看待2008年奥运会和中国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