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大位移井钻井工程优化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位移钻井的水平位移大、钻穿油层的井段长以及钻进过程中摩阻和扭矩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对大位移井的井身剖面和井身结构、钻井设备、钻井液、测井技术、钻具组合以及钻井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措施在胜利油田盘15-斜3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优化设计的中靶数据与实际中靶数据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驱油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反映细菌、营养液在油藏中的传输及细菌繁殖的一维三相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进行微生物驱油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存在驱油效果最好的细菌注入速率最佳值;细菌初始浓度越大,注入井井底细菌浓度增长就越快,细菌沉积量相应就越大,营养液初始浓度越大,细菌生长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23.
溶质离子扩散条件下泥页岩力学与化学井眼稳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壁失稳是钻井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影响井壁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建立的化学力学井眼稳定模型认为泥页岩表面有一层半透膜,通过引入膜效率系数,把钻井液与泥页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效应和纯力学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水和溶质离子的流动改变了井壁孔隙压力,从而导致井壁失稳,在建立近井壁孔隙压力传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钻井液与泥页岩之间的水和离子的流动,建立了一个评价泥页岩化学与力学井眼稳定的新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井眼失稳既可以发生在井壁,也可以发生在泥页岩内部,并具有时间效应;同时表明水的活度与溶液的性质是影响泥页岩井眼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石油工程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石油企业、学校、学生高度重视并参与。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其中,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关键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5.
气密封检测技术在储气库注采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储气库具有天然气季节性调峰和能源战备的功用,其完井管柱长期承受交变压力,管柱的密封性将直接影响整座储气库的运行寿命。为了保证完井管柱的完整性,长庆油田储气库建设过程中首次引进了管柱气密封检测技术。介绍了新型气密封丝扣检测技术的设备和原理,叙述了长庆油田储气库两口水平注采井应用3SB扣油套管的检测试验概况。应用结果表明:油套管在试验压力下泄漏很难避免,泄漏率与套管上扣扭矩以及试验压力并无直接对应关系,也不能作为管柱泄漏判断的直接依据。而气密封丝扣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高,达到了0.000 1‰,可以准确检测出发生泄漏的问题套管,应用该技术可以保证管柱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6.
聚类分析方法作为刻画事物之间相似性程度大小的一种数学方法已在石油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油气井压裂后的效果评价问题提供了依据。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压裂井视为样本点,而将压裂井的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视为反映该样本点的欧氏坐标,通过欧氏距离建立反映样本点之间相似性程度大小的距离矩阵,通过最短距离法建立类与类之间的相似性测度,作聚类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长庆油田的8口压裂井进行压裂后的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Kh值高的油气井压后产量也高,但产量也与地层的孔隙体积有关,孔隙度过小,在压后不稳定生产阶段供油气能力低;渗透率(K)高的油气井压裂后效果也好;砂比在35以上的效果较好;每米层厚加砂量高的,油气井压后产量也高;油气井压裂效果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夹层多且厚。以上结果比较符合现场实际。该方法可以用作油气井压裂后的效果评价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7.
钻井过程中复杂的应力和固液作用,使围岩产生了水化扩散和水化膨胀,改变了其中的应力场和力学参数,从而导致泥页岩井壁失稳。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泥页岩井壁围岩水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岩石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损伤弱化规律,进而结合强度变形破坏理论推导出泥页岩遇水后的损伤演化方程、损伤演化极限方程和确定坍塌周期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得出苏里格气田泥页岩井壁坍塌周期为6.8 d左右。  相似文献   
28.
DRIVE原油萃取剂是一种新型的以含特殊表面活性剂如氟聚酯类化合物为主的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油井本身胶质、蜡、沥青含量多造成积垢,或油稠无法正常开采、产量下降、作业频繁、区块采油速率低等难题。为验证其增采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RIVE原油萃取剂可以将稠油均匀降黏、分散成流动稀油,改善原油的异常流变性,并且其剥离油垢的速率快、效果好。成膜特性实验和腐蚀实验结果表明,该原油萃取剂的吸附成膜特性可使颗粒表面的黏附力降低,并且不会对管柱等钢制设备造成严重腐蚀。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DRIVE原油萃取剂具有较强的驱油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9.
通过进行单一组分N_2、CO_2以及不同比例混合气驱替的对比实验,探究不同气体、不同比例条件下的煤层气驱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_2随驱替压力升高,驱替效率先增后减,置换效率越来越差,驱替渗透率越来越低,但仍高于原始煤岩渗透率;CO_2随驱替压力升高,驱替效率一直增加,置换效率变化不大,驱替渗透率先降后升,整体低于原始渗透率;混合气(CO_2∶N_2=1∶4)和混合气(CO_2∶N_2=1∶9)驱替规律接近于N_2,混合气(CO_2∶N_2=1∶1)驱替规律接近于CO_2;N_2恒压驱替优于间歇驱替,CO_2间歇驱替优于恒压驱替。  相似文献   
30.
主要介绍通过建立起一套应用多种监测方式,在重点腐蚀因素区域监测气田天然气、气田水产生腐蚀的气田地面腐蚀监测系统,实现对天然气腐蚀、水系统腐蚀以及其它腐蚀系统监测评价,并制定相关腐蚀防护措施和制度。藉此研发出一种应用于气田天然气水套式加热炉的电磁阻垢一隔氧一在线腐蚀监测装置,及化学清洗剂和对应清洗工艺。合成了一种应用于天然气管道高效、环保的磷钼钒杂多酸盐氧化脱硫剂,该试剂可将H_2S一步转化为单质S,无二次污染,脱硫液易于用空气氧化再生,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