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五味子乙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六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五味子乙素的吸附性质,结果表明,AB-8型树脂对五味子乙素具有很好的吸附特性,确定其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0.05mg·mL-1、上样流速为1mL·min-1,静态吸附时间为4h,解吸流速为0.5mL·min-1,解吸用量为100mL.  相似文献   
112.
以短梗五加果为实验材料,结果表明:五加果色素属于花青素类,在52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光照、高温、高pH可明显加速色素的降解,维生素C及Fe3+、Al3+、Cu2+、Mg2+金属离子对短梗五加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对短梗五加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温度和维生素C,使短梗五加色素稳定的最佳条件为:pH4.0、0℃冷藏、添加维生素C 0.3mL,短期贮藏时添加维生素C对短梗五加果色素的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发酵液中金褐霉素的方法.方法:发酵液样品取1mL,加入9mL甲醇,充分震荡后离心除去茵丝体的不溶物,取1mL上清液用甲醇进行10倍的稀释后,高速离心所得上清液即为待测液.色谱柱为BONDAPAKT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8:32:1,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2.5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金褐霉素分离良好,回归方程为Y=8×107X-381894,相关系数R=0.9998,线性范围为1-10001ug/mL,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mg/mL.结论:通过加入甲醇,建立了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金褐霉素浓度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有良好的准确度,适用于生物效价检测.  相似文献   
114.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了微波辅助萃取五味子乙素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微波功率、液料比以及微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乙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借助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五味子乙素检测手段,得到了最佳微波辅助萃取条件,即微波功率为500W,液料比为10:1,微波处理时间为8min.此条件下,测得五味子乙素含量为1.691mg/g.与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能有效缩短萃取时间,降低提取剂用量,并能提高五味子乙素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15.
酶法优化蓝莓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将纤维素酶用于从提取花色苷后的蓝莓残渣中提取多糖的工艺,以达到优化工艺的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酶解提取工艺为:酶解时间为100min,酶解温度为40℃,酶的添加量为0.6%.在此条件下,蓝莓多糖的得率为2.319%.  相似文献   
116.
大孔树脂纯化蓝莓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比较了9种大孔树脂对蓝莓叶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蓝莓叶黄酮分离纯化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PD-600大孔树脂是纯化蓝莓叶黄酮比较好的树脂,蓝莓叶黄酮在HPD-600型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h,解吸平衡时间为1.5 h,吸附的最适质量浓度为4.09 mg/mL,pH 5.0时吸附能力比较强,解吸时宜选用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吸附温度为30℃,解吸温度为60℃。该工艺生产的黄酮产品为黄色粉末,回收率为81.90%,纯度为78.04%。  相似文献   
117.
超高压与超声波对蓝靛果多酚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法对蓝靛果多酚超高压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从提取量、提取条件和提取多酚抗氧化活性等因素综合比较超高压和超声波提取蓝靛果多酚的差异。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超高压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9(g/m L)、提取温度30℃、提取压力406 MPa、超高压时间11.5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最高,为(778.23±3.45)mg/100 g果浆;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40℃、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功率500 W、提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785.74±3.89)mg/100 g果浆,略高于超高压提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高压提取的蓝靛果多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显著高于同质量浓度条件下超声波提取的蓝靛果多酚和VC对照组。综上,虽然超高压提取缩短了蓝靛果多酚提取时间,且提取的多酚活性高,但受到容器大小的限制,在大批量提取蓝靛果多酚的情况下,超高压提取的效率和提取量仍然不及超声波提取,因此,从多酚提取量和提取效率的角度考虑,超声波提取蓝靛果多酚优于超高压提取。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从安全和经济2个方面论述了锅炉灭火的危害,阐述了锅炉灭火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旅,提高了锅炉稳燃能力,保证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以80%乙醇为溶剂从蓝莓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抗油脂氧化能力的研究。方法:以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定性分析,以猪油和大豆卵磷脂制备的脂质体为对象研究蓝莓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蓝莓叶提取物属于黄酮类,蓝莓叶总黄酮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以添加质量分数0.4%精制蓝莓叶总黄酮抗氧化效果最佳,略次于0.02%BHT;另外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对蓝莓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蓝莓叶总黄酮对脂质体过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高于抗坏血酸对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作用,蓝莓叶精制总黄酮的IC50为67.46μg/mL,蓝莓叶粗总黄酮的IC50为121.65μg/mL。结论:蓝莓叶总黄酮是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0.
冯颖  陈巧红  孟宪军  王建国 《食品科学》2010,31(22):268-272
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分别对无梗五加果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和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时间50min、提取功率175W、提取温度为60℃,实际测得多糖得率为3.491%;微波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80s、提取功率595W,实际测得多糖得率为3.482%,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