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89篇
  免费   8173篇
  国内免费   4828篇
医药卫生   94790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1067篇
  2022年   2041篇
  2021年   3938篇
  2020年   3073篇
  2019年   2476篇
  2018年   2554篇
  2017年   2679篇
  2016年   2486篇
  2015年   4021篇
  2014年   5066篇
  2013年   5271篇
  2012年   7588篇
  2011年   7800篇
  2010年   5790篇
  2009年   4785篇
  2008年   5461篇
  2007年   5100篇
  2006年   4905篇
  2005年   4123篇
  2004年   2923篇
  2003年   2598篇
  2002年   2125篇
  2001年   1459篇
  2000年   1192篇
  1999年   899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519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4年   7篇
  1972年   8篇
  1939年   6篇
  193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国产格列美脲片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国产格列美脲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 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 ,分别单次口服国产及进口格列美脲片剂各 4mg ,用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 ,以内标法定量。结果 :国产片与进口片的Cmax分别为 (462 .3± 1 32 .2 )及 (41 2 .4± 1 1 7.7) μg·L- 1 ;Tmax分别为 (3 .2± 0 .6)及(3 .3± 0 .8)h;t1 / 2 分别为 (7.1± 1 .5)及 (7.5± 1 .7)h ;AUC0 -t分别为 (2 571 .6± 564 .9)及 (2 362 .3± 51 9.6) μg·h·L- 1 ;AUC0~∞ 分别为 (2 769.8± 60 8.2 )及 (2 592 .4± 572 .5) μg·h·L- 1 。国产片与进口片比较生物利用度为 (1 1 1 .3±2 3 .3) %。Cmax,AUC0~t及AUC0~∞ 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均为等效。结论 :国产格列美脲片相对进口品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复方制剂(800mg/200mg)与头孢哌酮(800mg)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随机交叉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复方制剂1600mg/400mg和对照药头孢哌酮1600mg,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血药浓度和尿中的药物浓度,计算两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复方制剂两组分有无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结果试验药和参比药中头孢哌酮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81.52±39.94)、(176.21±32.66)mg/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23±0.67)、(2.28±0.6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12分别为(351.96±54.53)、(336.31±54.93)mg·h/L,AUC0-12分别为(402.21±57.6)、(376.64±55.18)mg·h/L,AUC0-inf分别为(413.47±59.06)、(395.83±62.08)mg·h/L;24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22.92±7.79)%、(21.00±7.33)%。三唑巴坦的峰浓度Cmax为(20.31±4.76)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5为(12.96±2.40)mg·h/L,AUC0-5为(18.45±3.52)mg·h/L,AUC0-inf为(19.42±3.67)mg·h/L;消除半衰期t1/2β为(0.84±0.28)h;24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为(60.56±19.37)%。结论两种制剂中,头孢哌酮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1/2β及AUC经双单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唑  相似文献   
993.
螺旋藻多糖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螺旋藻多糖进行定性鉴别。方法利用螺旋藻多糖与肝素、硫酸软骨素、标准硫酸化的葡聚糖之间电荷密度及分子量的差异 ,在巴比妥缓冲液中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根据电泳迁移率 ,可明显区分螺旋藻多糖与其他多糖。结论该法重现性较好 ,操作简单 ,可用于螺旋藻多糖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经导管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使用高压消毒后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甲状腺上动脉及下动脉。结果 13例病人甲状腺动脉栓塞成功,颈围缩小,11例T3、T4降至正常,2例轻废增高。结论 经导管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可作为内外科治疗及^131I治疗替代疗法,只要正确掌握操作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年龄从 4~ 1 8岁 ,平均年龄 1 1 4岁 ,其中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 32例 ;小下颌畸形患者 9例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 2例 ;Crouzon综合征 3例。患者术前常规拍照、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全景片。每位患者根据畸形情况 ,采取单侧或双侧牵引成骨治疗 ,根据侧位片预测 ,一般牵引到略微反覆盖为准。牵引幅度为 5~ 35mm ,平均牵引幅度 1 8 34mm。比较患者术前后颅颌面形态、呼吸道测量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颌骨畸形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分析提示上呼吸道狭窄得以显著缓解 ,最小后气道径 ( x±s)由 (5 48± 2 76)mm增加到 (9 97± 2 0 5)mm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index,AHI, x±s)从术前 (66 31± 1 7 1 5)次 /s降低到 (3 1 6± 1 70 )次 /s,以上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牵引成骨治疗颌骨畸形继发OSAHS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6.
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asL在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异常 ,进一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妊高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7月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 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 ,6 5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其中轻度 2 2例、中度 2 0例、重度 2 3例 )胎盘组织中FasL表达强度。结果 FasL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 ,妊高征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组织细胞FasL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FasL表达减少 ,母胎免疫耐受机制遭到破坏 ,引发胎盘绒毛发育不全、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免疫病理改变 ,最终可能导致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庄惠清  陈敏 《海峡药学》2003,15(2):33-34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上清丸 (水丸 )中大黄素的含量。 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 ;2 %磷酸∶甲醇 (95∶5)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1 ;检测波长 2 54nm。 结果  大黄素在 0 0 4~ 0 2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 (r =0 .9996) ;平均回收率为 1 0 0 1 % ;RSD为2 1 % (n =9)。 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 5 0例和对照组 30例 ,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 B1 2 及维生素 B1 注射液穴位注射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肌电图变化。结果与结论 穴位注射组治愈率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募集电位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P<0 .0 5 ,P<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