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4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方法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病变部位位于C3-4 5例,C4-5 4例,C5-6 31例,C6-7 1例,C4-6 18例,C5-7 9例,C3-6 4例,C4-7 8例。结果:随访73例,平均随访时间3a 2个月,均于术后3—4个月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BB1例,CC2例,CD21例,CE10例,DE39例。术后恢复的椎间高度再丢失4例,颈椎生理弧度平直3例、反曲1例,颈僵硬活动受限2例,邻近减压节断再发者2例。结论:经颈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加用带锁钢板内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IGF-Ⅱ)P3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tk)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基因穿梭质粒,观察其在肝癌细胞系HepG2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IGF-Ⅱ P3启动子驱动EGFP与tk融合表达穿梭质粒载体,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转入HepG2及HeLa中,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RT-PCR法检测tk和EGFP 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转染融合蛋白载体后给予不同浓度的GCV对HepG2及HeLa细胞毒作用。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此穿梭质粒的细胞中仅有HepG2细胞检测到绿色荧光;RT-PCR检测到tk和EGFP的mRNA仅在HepG2细胞中表达;GCV对转染了携此质粒载体的HepG2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IGF-Ⅱ P3启动子驱动携带tk与EGFP融合基因穿梭质粒载体,转染后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有选择性杀伤作用,为进一步靶向性肝癌腺病毒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opathies,EG)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现总结1例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的术后转归。【方法】2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病人同时选入48例术后未发生血管麻痹的患者以1:2的比例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痹组术后12h胸腔引流液,心律失常的发生率,IABP安装率显著增多(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麻痹组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病人,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胸腔引流液,IABP使用率明显增多,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终瑞芬太尼停药时,负荷剂量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后续以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开始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术后疼痛、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麻醉苏醒过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min和拔管后30min时VAS评分≥2分的病例数:对照组分别为22例(65%)和30例(75%)、负荷剂量组分别为8例(20%)和6例(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呼之睁眼到拔管后30min各时点的动脉收缩压和心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负荷剂量组(P〈0.05)。【结论】术终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不影响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的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最严重,预后最差;SAO型损伤最轻,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67.
神经管缺损的产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AFP定量,ChE测定硷性羟胺法,ChE测定改良Ellman氏法,ChE聚丙烯酰胺凝胶园盘电泳法。我们用这四种方法分别对104例胎儿正常之孕妇羊水及24例胎儿为神经管缺损的孕妇的羊水进行了测定。发现改良的Ellman氏ChE测定法是一种既准确又快速简便的胎儿神经管缺损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抑郁症状(MDD)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探讨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可能具有的共同致病机制。方法通过文本挖掘及转录组数据分析帕金森病与抑郁症共同的致病机制。结果文本挖掘发现63. 8%的MDD基因和32%的PD基因为共有基因及438个共有的生物学过程;转录组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共同差异基因:I类肌球蛋白(MYO1F)、活化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A2)、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ADCYAP1)、骨骼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2)、钙结合蛋白2(CLSTN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AMK4)、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1 (PCSK1)、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5(TRPC5)、钠离子葡萄糖联合转运子(SLC5A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TYPR1)(P 0. 01);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PD和MDD具有相同的14个生物学过程,6个细胞组成,10个分子功能,并且有3个相同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P 0. 05);通过蛋白质网络构建,筛选出4个共同的关键基因(MYO1F、CAMK4、PCSK1、TRPC5);通过对蛋白质网络模块分析后发现关键模块具有共同的生物学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及通路,这为帕金森病和抑郁症伴存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患者,男,14岁。因反复排尿后头痛、头昏3个月于2005年1月10日入院。入院前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B超示膀胱占位病变。膀胱镜发现膀胱左前侧壁有一5 cm×5 cm大小的包块,基底部宽,向膀胱内突出,表面光滑,表面有较多的滋养血管,距左侧输尿管口2.5 cm。检查:血压为100/70 mmHg(1 mmHg=0.133 kPa)),排尿后血压(160~170/110~80 mmHg);醛固酮检测: PRA 0.02μg/L (0.05~0.79μg/L ), AII18.72μg/L(28.2~52.2μg/L), ALD 36 ng/L(59~174 ng/L)。血CA 5.4μmol/l (2.09~3.91μmol/L), E 1.61μmol/L(1.31~2.51μmol/L),NE 3…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2001年完成随访的10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Ⅰ型为9例(8.7%),Ⅱ型为70例(68.0%),Ⅲ型为24例(14.6%)。术后随访8-15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88.9%,Ⅱ型治愈率81.7%,Ⅲ型治愈率为70.8%。结论鼻内镜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术前的治疗、手术技巧、术后的随访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