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率的关系。

方法:对2011-01/2015-12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病房及门诊接收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儿童2 527例5 054眼,按照胎龄分为4组(≤32周,> 32周且≤34周,>34周且≤37周,>37周),每组再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IUGR组和非IUGR组,分别比较每个孕周组中IUGR组和非IUGR组ROP发病率的差异。

结果:所有受检2 527例患儿中, IUGR共702例,其中ROP患儿78例,非IUGR共1 825例,其中ROP 329例。≤32周胎龄组991例中,IUGR组共63例,其中ROP 27例(42.9%),非IUGR组共928例,其中ROP 274例(29.5%),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8,P=0.026)。>32周且≤34周胎龄组1 025例中, IUGR共232例,其中ROP 33例(14.2%); 非IUGR共793例,其中ROP 51例(6.4%),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 P<0.001)。>34周且≤37周胎龄组464例中, IUGR共374例,其中ROP 18例(4.8%); 非IUGR共90例,其中ROP 4例(4.4%),IUGR的ROP发病率略高于非IUG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37周胎龄组47例中, IUGR共33例,非IUGR共14例,均无ROP发病患儿。

结论:IUGR和ROP的发病密切相关,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IUGR的患儿R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IUGR的患儿。  相似文献   

62.
63.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有潜在的侵袭性和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但恶变却很罕见。本文报道1例KCOT术后多次复发及感染,最终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64.
65.
66.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难治性情感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6~9月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手术的不同时期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的护理措施.由2名有经验的精神心理科医生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不同时期对2组患者进行症状评估.结果 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均不明显,而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实验组的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与1个月时2组各量表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与6个月时2组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的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中采用的护理措施确实能够提高难治性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这种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长期效果上.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in the effect of pertinent nursing method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intractable affective disorder. Methods We drew out all the patients who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accepted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2008,and obtained 45 patient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21 participa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4 participants) randomly.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pertinent nmsing interven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Two psychiatrists evaluated these patients' symptoms using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 (BRMS),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1 week and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yet, obviou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seen on 3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total points of all scal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1 week and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however, obviou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ppeared on 3 month and 6 month after operation.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The nurs-i ng interventions used in this research coul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postoperative intractable affective disorder, and the effects were reflected mainly in the long term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及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和信息化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经B超及临床血液学检测诊断为NAFLD的1226例患者的全血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测定、血浆及全血基因组DNA提取,并检测DNA的浓度和纯度,分别放至-80℃超低温冰箱储存备用,同时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用于NAFLD生物样本库的管理。结果 1226例NAFLD患者的全血标本,其中包括双生子标本83例及家系标本100例。血浆及DNA的提取成功率均为100%,并随机抽取100份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收集标本能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NAFLD生物样本库,拥有标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研究NAFLD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心源性休克的关系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其的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5年6月连续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并且行急诊冠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2例,发现因左主干急性闭塞导致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血流在2级或2级以下者16例(2.12%),所有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16例患者中,9例(56.25%)住院期间死亡,7例(43.75%)出院。死亡组再灌注成功率42.86%,生存组为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9)。未成功再灌注的5例均由无复流引起,其中3例可见肉眼血栓,5例患者均死亡。1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75.00%,死亡组发生率100%,生存组42.8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为75.00%高于无休克者,死亡风险是无休克者的4倍[比值比(OR)=4.0,95%可信区间1.50~10.66,P=0.019]。结论左主干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且即使成功地施行了PCI治疗,也有较高的病死率。不过,急诊PCI在临床实践仍然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挽救部分生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进行早期再灌注后其血中B型钠利尿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用ARCHITECT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中BNP的质量浓度及用PHILLIPSIE3S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BNP的质量浓度在接受PCI与未接受PCI的患者早期第1天、第2天内无明显改变(P>0.05),但在第3天、第7天,PCI组明显低于未PCI组(P<0.05)。1周左右的EDV、ESV值在PCI组明显低于非PCI组(P<0.05),但两组间E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MI患者行PCI进行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第3,7天的BNP质量浓度,进而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及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70.
通过刺激自主神经结丛建立持续局灶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通过刺激自主神经结丛来建立持续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共选取20只雄性杂交狗,随机分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组(10只)和卡巴胆碱(Carbachol)组(10只)。用苯巴比妥钠麻醉,行右侧开胸及心包切开手术,暴露出右肺静脉与右心房之间的脂肪垫,将一注射针插入该脂肪垫中,以备注入乙酰胆碱或卡巴胆碱。将多电极导管(CordisWebster公司,美国)缝合在右上肺静脉、右心房、左心房上。分别在给药前后(乙酰胆碱组:10 mmol/L乙酰胆碱0.5 mL;卡巴胆碱组:10 mmol/L卡巴胆碱0.5 mL),于右心房处行程序期前刺激,来测定有效不应期及诱发房颤,刺激强度分别采用2倍、4倍、10倍及20倍起搏域值,如出现房颤,则记录房颤持续最长时间及房颤时心房电活动的平均周期。结果向右心房脂肪垫注射乙酰胆碱或卡巴胆碱后可明显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增加诱发房颤最大与最小偶联间期之差,延长房颤持续的时间,缩短房颤时心房电活动的平均周期。乙酰胆碱组,未注射乙酰胆碱时,在刺激强度为2倍、4倍、10倍及20倍起搏域值时,在右心房处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分别为(116.3±17.8)ms,(102.3±22.7)ms,(91.7±21.9)ms和(80.0±23.0)ms,注入乙酰胆碱后则分别缩短为(103.8±26.1)ms(P>0.05),(94.7±21.9)ms(P<0.05),(74.3±20.0)ms(P<0.01)和(65.5±17.8)ms(P<0.05)。未注射乙酰胆碱或卡巴胆碱时,所诱发房颤均为短阵性房颤,持续时间为(9.7±6.0)s(乙酰胆碱组)和(10.4±8.0)s(卡巴胆碱组),心房平均电活动周期为(122.0±9.0)ms(乙酰胆碱组)和(120.0±8.0)ms(卡巴胆碱组);注入乙酰胆碱后持续时间延长为(596.7±281.0)s(P<0.01),心房平均电活动周期缩短为(76.0±32.0)ms(P<0.05);注入卡巴胆碱后则诱发出频率极快、持续时间更长的房颤,持续时间延长为(2 364.0±1169.0)s(P<0.01),心房平均电活动周期缩短为(39.0±12.0)ms(P<0.01)。结论向狗右心房脂肪垫注射卡巴胆碱可成功建立持续性房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