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背景:我国儿童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因此能够有效评估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筛选工具对于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和预防儿童精神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在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大样本儿童中对国际公认的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中文版的使用进行评估,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8省份22,108名小学生(年龄在5岁至13岁)的法定监护人(父母为主)进行SDQ(父母版)中文版问卷调查。本研究评估了SDQ评分与社会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并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和英国在“异常”,“临界”和“正常”标准的百分位划界分。 结果:SDQ(父母版)5个分量表中有4个内部一致性尚可,但是“同伴关系问题”分量表则较差(alpha=0.22)。监护人反映男孩比女孩的多动/注意力缺陷问题更多,而女孩比男孩的情感症状问题突出。男孩和女孩的多动/注意力缺陷问题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同伴交往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农村地区和监护人不是父母(即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的孩子中,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较为普遍。中国儿童中判定为“异常”的90%百分位划界分(19-40)要高于日本和英国报道的儿童划界分。 讨论:此项研究提示,对男孩的多动/注意缺陷问题应在10岁之前开始预防,并且在青春期早期就要开始训练如何减轻与同伴交往带来的压力。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注重于提高SDQ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信效度,并确定SDQ对于识别孩子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2.
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中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将 2 10名农村老年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连续补充 5个月复合营养素补充剂 ,对照组食用安慰剂 ,补充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生化、免疫等指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统计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 ,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后 ,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 ,血清维生素A水平、负荷尿维生素B2 、维生素C排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改善中老年人贫血状况及改善维生素A、维生素B2 和维生素C营养状况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血压相关的膳食模式与老年人认知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 60岁的研究对象进行2015年随访,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变量、行为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利用食物频率表问卷(FFQ)收集膳食摄入信息,采用简易心理状况量表评定认知功能。进行健康体检,测定血压、身高和体重等指标。收集空腹静脉血样用于血脂等生物指标的分析。选择SBP和DBP作为反应变量,利用降秩回归法,提取血压相关的膳食模式,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相关膳食模式评分与认知受损的关系。结果 提取了2种与血压相关的膳食模式,分别为蔬菜摄入较多、肉类蛋类和糕点摄入较少的膳食模式(模式1)和肉类、豆制品、白酒和油炸食品摄入量较多、奶类摄入较少的膳食模式(模式2)。但仅有模式1与认知受损风险之间呈正向显著关系,相比该模式最低的四分位数,该模式最高的四分位数组患有认知受损的风险显著增加(OR=1.94,95%CI:1.21~3.11,P<0.01),且呈线性趋势(P=0.002);而膳食模式2与认知受损风险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血压相关膳食模式评分与认知受损风险呈显著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52 家CDC及1 20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果 (1)政策能力:省、地(市)和县(区)级政府配置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的比例为75.0%、19.7%和11.3%。(2)基础配置能力:7.1%的县(区)级CDC设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科(所)。2009 年各级CDC有8 263 人从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4.2%。全国CDC有40.2%配置了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省级CDC举办慢性病预防控制培训班的比例(96.9%)高于地(市)(50.3%)和县(区)级(42.1%)。48.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为20.2%。(5)监测能力:县(区)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64.6%;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18.6%和3.0%。(6)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36.1%和32.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20%。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2.0%和7.9%,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3.8%和80.1%,控制率分别为48.7%和50.0%。(7)评估能力:13.3%的CDC或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结论 各地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偏低;县(区)级CDC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与省和地(市)级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6.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2010年9-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中国内地8省(市、自治区)为抽样框,抽取19 934名7~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超重肥胖状况.采用Green综合分析方法确定家庭SE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家庭SES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Green评分低、中、高家庭的儿童超重率分别为7.4%(538/7295)、9.3%(560/6013)和12.6%(832/6626),肥胖率分别为4.4%(321/7295)、6.4%(387/6013)和10.2%(677/6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3.82、180.27,P值均<0.01).在调整年龄、城乡、经济类型地区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低SES儿童相比,高SES男童和女童患超重肥胖的OR(95% CI)值分别为1.83(1.61 ~2.08)和1.67(1.42~2.00);中SES的男童和女童患超重肥胖的OR(95% CI)值分别为1.30(1.15 ~1.48)和1.23(1.04~1.46).结论 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7.
预期寿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并受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由建国初期的35岁,上升至1982年的68岁,2010年的74.8岁,上海、天津、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但还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预期寿命尚未达到70岁.201 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预期性指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如何缩小不同省份居民预期寿命的差距,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拟从流行病学范畴(探讨死亡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经济学范畴(分析死亡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来分析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预期寿命变化的历程及原因,对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工作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百岁及以上年龄的老人)的膳食与行为生活方式和生物指标的特征.方法 选取7个长寿地区的所有百岁老人,并匹配选取其他年龄段老人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及患病信息,测量并记录其生理指标,测定血浆生化指标.结果 百岁老人膳食特征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存行为方式特征上男性百岁老人吸烟率、饮酒率和饮茶率均高于女性(均有P<0.05).与年轻老人相比,百岁老人食用蔬菜的比例偏低;与高龄老人相比,百岁老人食用奶类及制品和新鲜水果的比例较高.此外,与男性年轻老人相比,男性百岁老人吸烟的比例较低(P<0.01),与女性年轻老人相比,女性百岁老人食用豆类及制品、肉类及制品、蛋类和鱼类的比例也较高.百岁老人食物多样性优于高龄老人(P<0.001).百岁老人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较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尿素氮水平较高.结论 经常摄入水果、奶类、豆类、肉类、蛋类和鱼类食物,坚持食物多样,具有较低的吸烟率、较低的舒张压和较优的血脂谱是百岁老人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7个中国长寿之乡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在该地区按百岁老人编码尾数随机选取的40~、60~、80~和9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363名百岁老人中,CKD患病率为50.41%(95%CI 45.27%~55.5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比较,女性CKD患病率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的CK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龄和高血压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CKD患病率为50.41%,CKD的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年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调查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7个中国长寿之乡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在该地区随机选取的40~、60~、80~和9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中百岁老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最高为12.73%,女性中90~岁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最高为18.75%,高尿酸血症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下降、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肾功能下降、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尿素氮升高、饮酒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提示对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of centenarians in longevity areas of China and the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Methods All centenarians in 7 longevity areas were selected,and people aged 40 ~, 60 ~, 80 ~ and 90 ~ were selected randomly in the same 7 areas. The data of demographic data, dieting habits and diseases history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Hyperuricemia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biochemical tests were collected.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hypemricemia and its relevant factors. Result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was found in centenarian men, which was 12.73%,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mong 90~ women was 18.75%. The hyperuricemia group were more prone to have hypertension, diabetes, renal function decreased, hypercholesterolemia, hypertriglyceridemia,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nal function declined, high TG,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yperlipidemia, blood urea nitrogen increased, drinking were risk factors for hyperuricemia.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in people older than 90 years and above in longevity areas is hig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hyperuricemia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one that combines preventive measures with medication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