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致病相关基因筛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筛查MCNS相关致病基因,为揭示MCNS的发病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原发性MCNS患儿7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7例,Trizol法抽提PBMC总RNA;采用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MCNS及正常健康儿童PBMC基因mRNA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基因转录水平,鉴定芯片相关检测结果。结果在33 000个基因转录本中,有969个转录本在MCNS患儿PBMC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表达上调552个,表达下调417个。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较为一致。结论采用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可快速有效地检测MCNS患儿PBMC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进而证实MCNS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TH细胞亚群(TH1/TH2)功能失衡中的作用,以及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与TH1/TH2反应的关系。方法 观察20例哮喘患儿及相同数量同龄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测定淋巴细胞SOCS3、SOCS5、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TH1细胞比例显著下降,TH2细胞显著增高(P〈0.01);哮喘患儿淋巴细胞SOCS3、GATA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对照(P〈0.01),SOCS5、T-bet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SOCS3、SOCS5、T-bet和GATA3表达异常与哮喘患儿TH1/TH2失衡有关,其中SOCS3和SOCS5表达异常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
Toll样受体在脓毒症患儿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s)信号传导途径分子在脓毒症儿童异常炎性免疫反应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10例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患儿13例为严重脓毒症组,健康儿童17例为健康对照组。抽取各组儿童外周静脉血5mL,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内TLRs信号传导途径分子TLR2、TLR4及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1.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组患儿PBMC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a〈0.01)。2.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患儿PBMC TLRs信号传导途径分子TLR2、TLR4 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a〈0.01)。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TLRs信号传导途径分子的异常活化及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异常高表达,TLRs信号传导途径分子的异常活化可能通过影响TNF-α、IL-1β、IL-6等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脓毒症患儿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编码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j14-3-3,测定Sj14-3-3基因序列,并为中国大陆株Sj14-3-3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总RNA中扩增出Sj14-3-3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 I Xho I双酶切,定向克隆入pET28a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再用BamH I Xho I双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应用在线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预测抗原表位。结果 PCR扩增产物约为765bp,符合预计大小,并成功地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对插入片段的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日本血吸虫14-3-3基因分别有99.5%和99.2%的同源性。序列分析显示,Sj14-3-3基因序列中可能有抗原表位存在。结论 pET28a-Sj14-3-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日本血吸虫5j14-3-3分子疫苗及信号转导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血吸虫以钉螺为中间宿主 ,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为保虫宿主 ,因此防治血吸虫病十分困难且代价昂贵。WHO认为 ,作为化疗或其他措施的必要补充 ,应优先考虑人用血吸虫病疫苗的发展[1] ,但已知的候选疫苗 ,包括 1998年WHO/TDR推出的 6个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分子的减虫率或减卵率低于 40 %。已知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 14 3 3)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细胞内 ,能结合原癌基因产物和癌基因产物 ,如多瘤病毒抗原、Raf 1、Ras、cdc 2 5磷酸酶和PKC等 ,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调节作用[2 -4 ] 。国外已有有关人类 14 3 3用于克雅…  相似文献   
26.
祖莹  祖志将 《河北医药》1997,19(6):381-382
喉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的研究233003蚌埠医学院检验系祖莹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祖志将癌胚抗原(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目前发现CEA并非消化道肿瘤所特有,也见于其它多种癌肿患者体内。CEA是由癌细胞的胞浆合成,因为不同癌细胞产生CEA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游离Ca2+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较非肺动脉高压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对于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转运异常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红细胞内Ca2+、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结果红细胞钙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γ=0.818(P<0.01)。结论改善先心病病人的钙离子浓度可以有效的降低P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ASP)治疗对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抽取10例川崎病患儿IVIG和ASP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外周血,将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MTT法、改良Boyden小室法、细胞培养板贴壁法测定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贴壁功能。同时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结果:IVIG和ASP治疗7 d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IVIG和ASP治疗7 d后血浆中TNF-α和hs-CRP 的浓度显著降低。治疗后TNF-α和hs-CRP 浓度的降低与内皮祖细胞功能的提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IVIG和ASP治疗可显著改善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NF-α和hs-CRP的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IJA—DR、细胞因子、CD4+CD25+Foxp3high调节性T细胞(Tr)在婴幼儿脓毒症免疫紊乱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婴幼儿脓毒症48例,健康同龄儿童对照组26例。以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或〉30%为界,将患儿分为免疫激活组(DH—H组)和免疫抑制组(DR—L组),对患儿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及CD4+CD25+Foxp3highTr细胞比例;ELISA检测IL-1β、IL-6、TNF-仅、IL-10血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eMtime—PCR)检测CD4CF细胞Foxp3、CTLA-4、GITR、IL-10、IL-6mRNA表达。结果(1)d,JL危重病例评分DR—H组高于DR—L组。(2)细胞因子变化:两组前炎症细胞因子IL-1B、IL-6、TNF-α血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问比较:IL-1B及IL-6无显著差异,TNF-αDR—H组高于DR—L组(P〈0.05)。IL-6基因表达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DR—L组高于DR—H组。IL-10血浓度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DR—L组高于DR—H组。DR—L组IL—10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及DR—H组。(3)CD4+CD25+Foxp3ghighTr细胞改变:DR—L组高于对照组及DR—H组(P〈0.05oCD4+CD25+Foxp3highT细胞相关分子检测:DR—L组Foxp3、CTLA-4、GITR、IL-10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及DR—H组(P〈O.05)。结论观察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有助于对婴幼儿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作出判断;婴幼儿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处于持续高表达状态抗炎细胞因子IL-10过表达及CD4+CD25+Foxp3highTr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可能与婴幼儿脓毒症免疫抑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