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报告52例脑深部肿瘤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用放射性胶体磷酸铬(32p)进行内放射性治疗。其中31例联合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内化疗。术后经临床和神经放射学随访6~52月,临床症状消失15例,改善27例,无效6例,恶化4例;头颅CT扫描复查证实肿瘤消失7例,肿瘤体积缩小>50%29例,肿瘤体积缩小25~50%6例,肿瘤体积缩小<25或增大>50%以上10例,无手术死亡和颅内感染并发症。作者认为,此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实,并发症少,适合于治疗颅内深部及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尤其对囊性薄壁的肿瘤效果最佳,对于厚壁,囊内结节及<3cm的实质性肿瘤均有疗效。本组资料表明,联合内放疗疗效比单纯内放疗为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估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研究70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其中35例行立体定向抽吸术,35例行开颅术。另外70例非手术保守治疗病人作为对照。所有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的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的ADL相近,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年龄不是决定是否手术的主要指标,手术应是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还对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出血量、血肿的部位与预后、术后再出血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功能核磁共振在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脑重要功能区和附近病变手术后如何保证功能完整,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本文对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院进行的33例功能区核磁共振(fMRI)成像结果和引导显微手术价值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钟鸣瞿宣兴林岩崇郑伟明陈伟建吴恩福作者单位:325000温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钟鸣男38岁副教授我院1986年1月~1996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17例,占同期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17%,均经CT复查发现。报...  相似文献   
45.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收治的3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瘤体最大径为3—6.7cm,平均5.36cm,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18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I)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1例,无改变5例,变差2例。结论: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46.
脑内肿瘤内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内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9例离内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人有关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脑内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原因中颅内血肿形成6例,严重脑挫务脑水肿1例,呼吸道通气不良1例,下视丘损伤引起弥漫性脑肿长1例,结论:脑内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呼吸道通气不良及下视丘损伤;防止颅内压聚然改变,使颅内压梯度相对稳定是预防脑内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关键;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保持呼吸道通畅;过度换气,和脱水剂为是治疗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自1995午6月~2004年2月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经验。采用3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枕颈后正中或侧方入路10例。远外侧或经髁入路7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颅神经的保护,远外侧经髁入路是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8.
我院于1975~1990年共进行颅骨修补术51例,其中有机玻璃修补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40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5岁,平均28.9岁。 缺损部位和面积:额部12例,其中双侧额部2例,额顶部15例,颞顶16例,枕颞2例,额颞顶部1例。面积最大者13cm×10cm,最小者4cm×4cm。 缺损原因及时间:脑瘤和脑出血去骨瓣术后各1例,其余均为外伤手术后所致。缺损时间为3个  相似文献   
49.
脑瘤切除术中如出现术腔闭合和急性脑膨出,则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院自1996年5月~2004年5月,有11例病人在脑瘤切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6例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二种类型:Ⅰ型,肿瘤起源于神经节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16例;Ⅱ型,肿瘤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主要向后颅窝生长10例.额颞开颅(包括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12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联合乙状窦前入路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Ⅰ型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绝大多数可以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