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蝶骨嵴内侧巨大脑膜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Cushing将蝶骨嵴脑膜瘤分为内侧型、中1/3型和外侧型三类,后来Watt将其简化为内、外侧两型[1].随着CT、MRI在头部检查的广泛应用对该病诊断已基本解决,但因其部位的特殊性,特别是内侧型海绵窦旁,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根据影像学显示肿瘤大小,一般将最大径7cm的脑膜瘤称为巨大型脑膜瘤[2].影响手术全切率的因素包括肿瘤的质地、供血以及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包括手术者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对显微神经解剖的了解和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肿瘤等因素.蝶骨嵴内侧巨大型脑膜瘤,因为和颅底大血管、神经和重要结构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手术全切往往要冒很大的风险,手术中一定要权衡手术效果、手术风险和术后生存质量来全面考虑采取何种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索鞍区肿瘤及其手术所致下丘脑功能损害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67例鞍区肿瘤需要手术的病人入院时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实施我们制定的一系列围手术期防治下丘脑功能损害的措施。对照组35例,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出现并发症后积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癫痫等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 P〈0.05)。结论 鞍区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丘脑功能损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构建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鼠胶质细胞瘤C6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构建了HSP70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P70,以脂质体法转染,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在大鼠胶质细胞瘤C6细胞中进行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P70,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胶质瘤C6细胞后,成功检测到HSP70在大鼠胶质细胞瘤C6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地将外原性HSP70基因转染到大鼠胶质瘤C6细胞中并进行表达,为HSP70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二维经颅彩色多普勒显像仪(CDFI),早期监测头伤者有无脑血管痉挛(CVS)。方法:371例颅脑损伤者分5组:①轻型无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组;②中型无SAH组;③轻型有SAH组;④中型有SAH组;⑤重型组。伤后当天、3d、7d和2周检测脑血管各血流指数。结果:两个有SAH及重型组比两个无SAH组发生CVS显著增高。结论:两个有SAH组及重型组患者易发生CVS,且伤后当天即可发生,高峰期为伤后3~7d,持续期因伤情轻重而异,伤情重者持续时间长,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年龄、体温、格拉斯哥评分(GCS)、有无呼吸衰竭及眼征、有无脑干出血和脑池闭塞、有无颅内其他损伤等因素对其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结合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CT检查可以判断其预后,早期气管切开并辅以人工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和及时处理颅内其他损伤等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年龄、体温、格拉斯哥评分(GCS)、有无呼吸衰竭及眼征、有无脑干出血和脑池闭塞、有无颅内其他损伤等因素对其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结合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CT检查可以判断其预后,早期气管切开并辅以人工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和及时处理颅内其他损伤等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00年1月到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6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有1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例颅内肿瘤术后13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3.99%;颅内感染多为革兰氏阳性菌所致,对头孢三代抗生素敏感。13例颅内感染患者中4例死亡,病死率30.8%。结论:手术时间≥4h、引流管留置时间≥48h、术后脑脊液漏以及幕下手术是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全身和鞘内注射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时防治能够有效控制颅内感染、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标本45例,手术内减压正常脑组织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FGF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脑组织无bFGF表达,随胶质瘤级别增加bFGF表达率明显增高,正常脑组织、Ⅰ、Ⅱ、Ⅲ、Ⅳ级胶质瘤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FGF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可成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项指标,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9.
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 ,病因各异 ,但其发病机制不外三种 :①心脏冲动形成失常 ;②心脏冲动传导失常 ;③心脏冲动形成和传导均失常。这三种机制引起快速、缓慢、规则、不规则以及这些情况同时或交替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1 病因及电生理机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速 ,PSVT)是异位节律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上的一种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心脏病皆可引起 ,而常见的主要有风心病、心肌炎、甲亢、冠心病、肺心病及预激综合征候群等 ,但也可见于原因不明或健康的青少年[2 ] 。其电生理机制 :①自律性增高 :包括自主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50.
脑膜瘤可发生于有脑膜的任何地方,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占颅内肿瘤的13.4%,大多数为单发,多发性脑膜瘤的发病率较低,国内王忠诚等报道约占颅内肿瘤的0.9%~8.9%[1].病因尚不清楚,由于肿瘤多发,数量、大小、部位各不相同,临床症状复杂,缺乏特异性.2007年至2009年我科共诊治了10例多发性脑膜瘤,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