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52.
目的 探讨靶向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l(CEACAM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siRNA)对人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3条针对CEACAM1基因的特异性siRNA,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HG44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siRNA转染后SHG44细胞中CEACAM1蛋白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及FCM法检测CEACAM1-siRNA对SHG4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前期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细胞未经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CEACAM1-siRNA1组,CEACAM1-siRNA2组和CEACAM1-siRNA3组。根据Western blot结果,选择一种沉默效果最佳的siRNA沉默CEACAM1基因的表达,进行后续试验。后期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细胞未经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CEACAM1-siRNA组(转染沉默效果最佳CEACAM1-siRN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个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CEACAM1蛋白的表达均降低,以CEACAM1-siRNA3组抑制效果最明显(P<0.01)。后续实验中CEACAM1-siRNA组SHG44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P<0.05),并且沉默CEACAM1表达可以上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 CEACAM1-siRNA能下调SHG44细胞中CEACAM1蛋白的表达,抑制SHG44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CEACAM1基因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3.
目的构建Vasculostatin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通过基因合成方法获得Vasculostatin的完整序列,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pL enti-CMV-EF1p-eG FP载体多克隆位点区,筛选重组质粒,采用磷酸钙方法将Lenti-CMV-Vasculostatin/EF1p-eG FP与载体pC MV-VSGS与pC MV-Gag-Pol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后收获上清离心纯化病毒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Vasculostatin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检测病毒的滴度为2.5×107/ml。结论 Vasculostatin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Vasculostatin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54.
等容量血液稀释法治疗急性脑损伤灶周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对照试验,对实验性犬脑损伤进行等容量血液稀释(IHD)治疗后,分析研究损伤灶周的病理学改变,以判别IHD疗法对急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实验选用32只犬,以钟摆式打击器制成脑挫裂伤模型,随机分4组:对照组,常规组,常规+低右组及IHD组。实验结束对损伤犬脑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半定量计分。结果显示,IHD组损伤灶周围脑水肿及急性损伤反应明显轻于其他组。研究表明IHD不治疗急性脑损伤能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损  相似文献   
55.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42个动脉瘤中38个瘤腔完全闭塞,3个95%闭塞,1个被90%闭塞。术后41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MMP-9对胶质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不同病理分级人脑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9和CD34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胶质瘤中MMP-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少数强表达者肿瘤细胞核也见阳性表达;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42.9%,Ⅱ级65.0%,Ⅲ级86.7%,Ⅳ级88.9%,其MMP-9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597,P<0.05);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47.865,P<0.05);MMP-9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s=0.897,P<0.01)。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MMP-9在胶质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加速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精确性和脑保护作用。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26例,对其注册准确性、术中准确性、术中脑移位、手术效果和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坐标误差(meanfiducialerror,MFE)、10cm预期准确性(predictedaccuracyat10cm,PA)分别为(2.6±0.9)mm和(2.5±0.8)mm。术中持续准确性SA1(重装参考环后复核K-wire)、SA2(制成骨窗后复核骨窗周围再注册点)、SA3(切除病灶后复核骨窗周围再注册点)依此为(2.4±0.8),(1.3±0.8)和(1.5±1.0)mm。SA2和SA3用于术中准确性的监测,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53,P>0.05)。术中脑移位为(1.5±0.4)mm。手术全切率100%。2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5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定位及手术准确性高,对脑组织微侵扰。有助于顺利寻找和全切病灶,保护脑功能区,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比分析64排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完整的3D-CTA、2D-DSA、3D-DSA及手术资料。比较3D-CTA、2D-DSA、3D-DSA对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及其对颅内动脉瘤形态及瘤颈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共检出35枚颅内动脉瘤,3D-CTA及2D-DSA均检出34枚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88.89%。三种检查手段的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显示3D-CTA与3D-DS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2D-DSA。3D-DSA及3D-CTA均能良好显示检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及动脉瘤瘤颈情况,效果明显优于2D-DSA(P〈0.05)。结论利用3D-CTA可安全、有效地检查颅内动脉瘤,其检查效果优于2D-DS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及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且3D-CTA阴性的患者,可推荐进一步行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SpringerLink、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出2000-2010年发表的有关ETV和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以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V-P分流术相比,ETV术后症状缓解率、颅内血肿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V-P分流术(P<0.01)。结论 ETV和V-P分流术疗效相当,但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管内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10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与肌电图(EMG)监测脊髓和神经根功能,分析手术过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另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术中完全松解黏连病变。术后10 d 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22例,加重2例;术后1年Frankel分级:改善14例,无变化15例,加重1例。术前Frankel分级3组病人进行比较,术后10 d和1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椎管内手术中联合应用CSEP与EMG监测可以更好地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