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7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GX-50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 通过在20月高龄小鼠背部涂抹GX-50,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GX-50抗皮肤衰老的作用进行组织学观察。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H2O2诱导建立皮肤细胞衰老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GX-50组、H2O2组和GX-50预处理后H2O2处理组(GX-50+H2O2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以及测定细胞分泌物丙二醛(MDA)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检测GX-50在细胞水平的抗衰老能力。应用Draize兔眼刺激性实验评价GX-50的刺激性。结果 在组织学水平,GX-50可使高龄小鼠衰老的皮肤年轻化,增加胶原蛋白的表达。在细胞水平,GX-50可使人皮肤成纤维细胞β-半乳糖苷酶合成降低;GX-50组细胞MDA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下降30.45%,GX-50+H2O2组较H2O2组下降61.4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X-50组细胞胞内ROS荧光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8.03%,GX-50+H2O2组较H2O2组下降8.3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aize兔眼刺激性评分为0。结论 GX-5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延缓皮肤衰老,具有作为护肤品有效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在诊断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疏通术进行诊断及治疗,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统计治疗前后的输卵管疏通率及随访半年后的受孕情况。结果盆腔粘连及炎症是引起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次要原因。84例患者,162条输卵管,其中输卵管不通143条,经插管疏通术治疗后,疏通率为88.2%。术后随访,妊娠41例,妊娠率为48.8%,仅1例宫外孕,2例流产,宫内成功妊娠率为46.4%。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手术操作安全有效,显著提高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受孕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20 mg/kg)组、联合组(5-Fu+蝎毒多肽),每组20只。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PTEN、PI3K、P-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PTEN、PI3K、P-Akt、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5-Fu组、蝎毒多肽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较模型组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联合组和5-Fu组瘤质量和肿瘤体积差异亦显著(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明显下调PI3K、P-Akt、HIF-1α表达(P<0.01),上调PTEN表达(P<0.01),降低MVD(P<0.01)。结论 蝎毒多肽可促进5-Fu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PI3K、P-Akt、HIF-1α的表达,上调PTE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报道我国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对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4个家族共调查83个家庭成员,总共29人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每个家族中连续数代均有发病者,男女均受累及,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所有患者均无常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为28~70岁,以40~50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轻偏瘫,发病同时或短期内出现智能下降.所有患者均无偏头痛发作.1个先证者出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2个先证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所有先证者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我国CADASIL患者早期可以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智能下降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生,偏头痛可能不是我国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病可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质粒pDC316-hIL-24对裸鼠人宫颈癌移植瘤生长和浸润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其与nm23H1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8只造模成功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BPS缓冲液对照Ⅰ组,空质粒Ⅱ组,IL-24重组质粒Ⅲ组。观察各组裸鼠饮食、体重等一般状况,记录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裸鼠肿瘤附近淋巴结转移情况,实验结束后根据瘤体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RT-PCR法检测移植瘤IL-24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法nm23H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因重组质粒pDC316-hIL-24在裸鼠体内转染成功,且有明显的抑瘤效果,抑瘤率为42.9%,与对照组、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4重组质粒组肿瘤淋巴结转移较其他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24组的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组质粒pDC316-hIL-24能明显抑制宫颈癌裸鼠肿瘤模型的生长,并可能通过上调nm23H1的表达发挥抗肿瘤生长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BE)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围绕NBI辅助氩等离子的治疗,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124例Barrett食管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各时期护理对NBI辅助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伴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3例男性患者来自2个家系,其中2例为兄弟,发病年龄41~43岁,主要症状是四肢肌无力,伴随双足麻木和行走不稳。查体发现四肢近端肌力下降、末梢性感觉丧失和Romberg征阳性。3例患者的血尿代谢筛查均提示存在血多种脂酰肉碱水平升高和尿戊二酸水平增高。3例患者均进行了神经电生理、肌肉活检以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查,2例进行腓肠神经活检。结果 3例患者的肌电图分别出现肌源性损害、可疑神经源性损害和无异常。3例患者的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或不能引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仅在1例出现轻度减慢。3例患者的骨骼肌均可见肌纤维内脂肪滴显著增多,2例有个别破碎红纤维,2例出现小角状肌纤维。2例患者的腓肠神经均可见有髓神经纤维中-重度减少,伴随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变性和再生。3例患者均携带ETFDH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兄弟为c.65A>G和c.242T>C,另1例为c.770A>G和c.1450 T>C。结论 ETFDH基因突变导致的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可以伴随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报道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我院于2010年12月29日收治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患者,该患者为女性,40岁,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于20个月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给予环孢素A抗排异治疗13个月,6个月前缓慢出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伴有肌痛.血肌酸激酶升高(426~1948 U/L).血清抗EJ抗体强阳性.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对该患者进行左肱二头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除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染色外,还采用抗CD8、CD20、CD68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 (MHC-Ⅰ)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骨骼肌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伴随肌纤维坏死、再生以及成小组分布的角状萎缩肌纤维.血管周围和肌内衣可见呈灶性分布的CD8+T淋巴细胞和CD6+8单核细胞浸润.MHC-Ⅰ染色显示大部分肌纤维膜异常着色.结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具有慢性炎性肌肉病特点,可以伴随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总结1例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基因新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ARASIL)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患者为34岁女性,下肢肌肉痉挛疼痛16年,腰痛、头痛、脱发5年,右侧轻偏瘫5个月,尿、便潴留1个月.脊椎MRI示颈椎和腰椎退行性变和椎间盘突出.头 MRI示广泛脑白质损害、多发腔隙性梗死灶.患者进行腓肠神经和皮肤活体组织检查.患者及其父母和2个弟弟均进行了HTRA1基因的直接测序,患者进行Notch3基因直接测序,以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光镜下可见小动脉内弹力板不连续和内膜增厚,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电镜下呈现细颗粒样改变.患者HTRA1基因第2号外显子存在c.524T>A纯合突变,其父母及2个弟弟存在c.524T>A杂合突变.未发现Notch3基因突变.100名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 HTRA1基因c.524T>A新突变导致的CARASIL可以伴随偏头痛和尿、便潴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