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3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1,最大剂量5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达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bid,共7 d。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14 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继发性颅内出血(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2 h,24 h,14 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rt-PA组较对照组在3个月后的BI指数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而两组在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I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急诊危重病患者酸碱失衡(acid-base disorder,ABD)发生率与类型.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病患者临床资料,同步检测动脉血气分析与血电解质,判断分析ABD.结果 在766例患者中,ABD 745例(97.3%),其中单纯ABD(simple acid-base disorder,SABD)149例(20.0%),二重ABD( dual acidbase disorder,DABD)525例(70 5%),三重ABD(triple acid-base disorder,TABD) 71例(9.5%).计算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后,TABD从12例增至71例,漏诊率为83.1%(59例);计算潜在HCO3 -后,TABD从8例增至71例,漏诊率为88.7%(63例).TABD患者年龄(77.9±10.7)岁、APACHEⅡ评分(25.9 ±7.1)、MODS发生率(22.5%)均明显高于SABD和DABD患者(P<0.01),第1、2、3、7天总病死率(1 4.1%、23.9%、26.8%、38.0%)也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急诊危重病患者ABD发生率高(97.3%),计算AG与潜在HCO3 -能减少TABD漏诊,年龄与APACHEⅡ评分是TABD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
我科自 1 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2月采用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40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病人中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1 1~ 80岁。上 1 / 3骨折 1 2例 ,中 1 / 3骨折 2 6例 ,下 1 / 3骨折 2例。斜型骨折 1 5例 ,横型骨折 2 1例 ,粉碎骨折 4例。1 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臂丛加局部麻醉下进行。病人在麻醉成功后 ,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 1 0°~ 1 5° ,患肢保持中立位。常规消毒皮肤 ,铺无菌巾单。选择患侧肩峰下、肱骨大结节与肱骨解剖颈线交结区为进针点 ,刀尖点切皮肤 ,将一枚 5mm…  相似文献   
3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病后90 d的预后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61例临床确诊为TIA患者的90 d随访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头颅MR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与正常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61例中90 d内发生各种严重血管事件10例(16.4%).其中DWI异常者发生率为50%(8/16),正常者发生率为4.7%(2/43).二者预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糖尿病的TIA患者与预后存在相关性(OR值为7.6,P<0.05).结论 DWI异常、伴有糖尿病的TIA患者预后差.DWI的结果对TIA预后的判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3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1,最大剂量5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达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bid,共7 d。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14 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继发性颅内出血(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2 h,24 h,14 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rt-PA组较对照组在3个月后的BI指数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而两组在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I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3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1,最大剂量5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达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bid,共7 d。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14 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继发性颅内出血(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2 h,24 h,14 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rt-PA组较对照组在3个月后的BI指数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而两组在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I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珍珠丸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珍珠丸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升高兔眼压到14.63Kpa持续1小时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5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及治疗组。采用光镜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组织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测不同时间段治疗组与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光镜下,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节细胞比正常组明显减少,空泡形成和核固缩现象多见,内网状层、内核层轻度变薄,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外核层变化不明显。Bcl-2基因表达有所增高。而珍珠丸组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数目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内核层和节细胞层细胞排列比较规整。Bcl-2基因表达量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P<0.05),与维生素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168小时后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两个时间段Bcl-2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珍珠丸能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数目,并能促成Bcl-2基因的表达,有保护神经元细胞的作用。对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珍珠丸可能用于临床上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