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无论是经济的竞争,还是军事的竞争,实际上都是科技的竞争,而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中 ,关于推拿的记载 ,虽然少而杂 ,但其内容涉猎十分广泛 ,包括推拿的理论及临床等多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 ,秦汉时期的推拿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 ,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保健 ,并且在理论上形成一定的体系 ,成为中医学中发展较早的学科之一。同时推拿的临床实践 ,为后世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术后胃瘫(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是腹部术后较少见的近期并发症,特指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胃排空延迟,不包括胃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该症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保守治疗可以恢复。我院1996年8月~2005年8月行上腹部术后发生胃瘫15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术后胃瘫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53~75岁,平均63.5岁。在此15例中,胃癌根治性切除Billroth I吻合术4例,BillrothⅡ吻合术5例,Whipple术3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囊肿(PL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42 例糖尿病合并PLA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手段为脓肿穿刺抽脓术(PNA)或置管引流术(PCD)以及手术切除病灶.结果 42 例患者均获治愈,无死亡病例,疗程19 ~57 d,平均住院时间29.7 d.33 例患者经微创技术治疗,其中10 例行PNA,23 例行PCD,3例行手术治疗,未遇并发症.结论 早期诊断、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及时采取个案化的外科干预方式等综合措施是临床处理糖尿病合并PLA 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脏各类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治愈性差,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发病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上升,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取得疗效,但因其服药周期长,且不良反应较多,故而临床治疗上需寻求其他治疗手段。传统医学中未曾记载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病名,临床通过其症状分析,将其归属如"喘证""水肿""痰饮"等疾病中。中医治病需因证施治,力求阴阳平衡;然三焦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道路堵塞则百病丛生,道路通畅则百病易除,临床诸多医家通过调理三焦,调畅气血津液,调和脏腑祛病强身。文章归纳整理近些年相关报道,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证型出发,结合三焦理论与临床运用,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三焦辨证论治关系,为今后临床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方,比较2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临床症状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VEGF含量显著升高,ET-1含量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ET-1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VEGF、ET-1含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治疗组hs-CRP、IL-1β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hs-CRP、IL-1β含量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hs-CRP、IL-1β含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能更好地达到缓解心绞痛、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这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探讨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的变化以及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OCD患者和31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使用SPM8?DPARSF?REST等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两组间全脑ReHo的改变;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the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等评估临床症状,并分析OCD患者脑ReHo值与临床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OCD患者左侧前额叶的ReHo值显著升高,左侧颞枕部和双侧梭状回的ReHo值显著降低,以上脑区的ReHo改变均未发现与Y-BOCs量表的相关性?结论:未经治疗的OCD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局部脑区的神经元活动一致性异常,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OCD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3.0 T 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仿真内镜(MRVE)在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2月40例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病人的资料,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7~86岁,平均(59.6±2.2)岁。所有病人均行3.0 T MR三维高分辨成像,进行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扫描,并进行MRVE重建。采用χ~2检验比较三维高分辨成像及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预判断责任血管的阳性率,并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上述2种成像方法对责任血管的检出率。结果术前40例病人采用2种成像方法检查,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成像对责任血管压迫显示的阳性率(95%,38/40例)高于MR三维高分辨成像(85%,34/40例)(χ~2=1.826,P=0.04)。术中发现40例PTN病人均存在责任血管压迫,其中动脉压迫33例(82.5%)、单纯静脉压迫3例(7.5%)、动静脉混合压迫4例(10.0%)。2种成像方法对动脉压迫的检出率均为100%。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成像对静脉及动静脉混合压迫的检出率(71.4%,5/7)高于单独MR三维高分辨成像(14.3%,1/7)。结论 MR三维高分辨成像序列联合MRVE技术能有效显示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能够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可高灵敏、高选择性定量检测中药材中黄芪甲苷的新方法。方法将氨基苯硼酸共价吸附到多孔硅胶中,制备得到苯硼酸功能化的分子印迹材料。该印迹材料中的双羟基基团能与黄芪甲苷分子结构中的双羟基发生特异性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以茜素红(ARS)为光度指示剂,利用ARS与黄芪甲苷之间的双羟基竞争反应,观察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后所引起可见光区吸光度的变化,达到高灵敏定量分析黄芪甲苷的目的。结果在510 nm处,溶液吸光度响应值的变化与黄芪甲苷的浓度在1×10^-6-6.4×10^-4mol/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为0.9929,检出限为0.3×10^-6 mol/L。结论本方法结果可信,重复性较好,可用于中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