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医药卫生   7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21.
目的 应用超声测定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胃肠功能.方法 入选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20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禁食12 h后,经胃管注入300 mL生理盐水,采用胃窦单切面法,测定并计算出胃排空速率(GER)和胃动力指数(MI),以箱型图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SAP患者GER和MI均较慢性呼吸衰竭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实时测定胃窦部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SAP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该技术对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乳头状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其中1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造影,对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及造影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与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乳头状瘤高频超声具有特征性图像、大体可分为3型,I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及肿块周围有扩张的导管型;Ⅱ型:囊实肿块型;Ⅲ型:实性肿块型,可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及边界欠清呈蜂窝状的实质肿块,超声造影多数表现为较均匀及整体性高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呈快上快下型.结论:乳头状瘤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与病理学基础有关,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3.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环跳、血海、阳陵泉等,配合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即运动区);对照组不分期选穴、不用头针,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治痿独取阳明"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能步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6.3%(27/48)vs 35.4%(17/48),P<0.05],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快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和步速,且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曲池天枢组比较,其它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天枢大肠俞组与天枢上巨虚组比较,IL-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天枢配上巨虚组效果最佳,即下合穴配募穴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优于俞募配穴及上合穴配募穴;"合治内府"之合穴应指"下合穴"。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脾(胃)气虚证家兔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的影响。方法采用利血平造脾(胃)气虚证模型,观察各组家兔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含量等的变化。结果埋线组能改善脾(胃)气虚证症状,增加其进食量(P〈0.01),降低脾(胃)气虚证血清胃动素含量(P〈0.01),其疗效与中药组相近。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能明显改善家兔的脾(胃)气虚证症状体征及调节胃肠蠕动,从而改善其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6.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反渗透膜淡化技术是首选的海水淡化方法。随着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海水淡化对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影响越来越需要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提出大气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大流量空气采样中所遇问题(如滤膜堵塞、滤膜吸水及空气中颗粒物对探测效率的影响)的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对连续监测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模拟滤膜堵塞情况,并通过实际工作验证。结果 获得具有连续代表性的样品,并且获取到有效监测结果数据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逐年上升,2003~2006年分别为71%,86%,94%,96%。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手段,能够减小不利气候因素对采样连续代表性的影响,获得理想的数据有效率。应通过对探测效率进行修正而减小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对探测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了解嵊泗地区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长期饮用是否对人群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种类饮用水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的饮食习惯、饮水习惯以及其他相关的生活习惯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嵊泗调查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不同的饮用水来源冠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总的患病率趋势表现为:淡化海水混合水源非淡化海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物海产品摄入量、饮水来源是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建立长期海水淡化水水质监测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人群健康与饮用海水淡化水关系相关调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红蛋白(NGB)的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防治脑缺氧、脑缺血。方法:选择HIE组44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 h、3 d和7 d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GB水平。于出生后1 d、7 d、14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将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观察HI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GB及对照组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HIE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血清NGB水平均明显高于HIE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HIE组中、重度组患儿恢复期NGB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血清NGB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NGB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GB水平作为早期评价HIE脑损伤程度及脑损伤恢复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0.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566株肺炎克雷伯菌,M-H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566株,5年内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60.22%~73.63%)、尿(7.53%~12.81%)、血(3.66%~5.45%);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阳性率(69.18%~76.02%)(P0.05)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菌株的检出阳性率(5.82%~31.50%)(P0.01);ESBLs菌株和CRE菌株的临床分布以新生儿病区最高,其次为综合内科、重症监护病区;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呈较高的耐药率,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对氨基糖肽类、磺胺类耐药率较低,5年的耐药率统计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儿科患者正面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日趋严重的困境,菌株越来越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尤以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区突出;临床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随之日趋严峻,应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