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城市居居民3年自杀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1997~1999年居民自杀死亡的综合因素。方法通过对3年内在公安局所登记的区域内自杀死亡居民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自杀方式,以及与自杀相关因素的特点。结果杨浦区居民3年间平均自杀率为8.6/10万,25~34岁青年组(12.1/10万)及65岁以上老年组(20.3/10万),为高自杀年龄段,但需引起重视的是16岁以下的自杀率(2.8/10万)呈上升趋势,男女自杀率比例为1.251,男性自杀方式以自缢、跳楼等激烈性方法为多,女性以非激烈性方法为多(χ  相似文献   
32.
以循证医学的观点看锂盐防治情感障碍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啸  季建林 《上海精神医学》2002,14(3):170-172,185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临床医师自觉、明确、审慎地将现有的最佳证据应用于处理病人的决策之中。同时,结合临床医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最佳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诊治决策都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  相似文献   
33.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抑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上海某社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筛选出老年抑郁病人。并将符合研究要求的62名病人按社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1人,对干预组病人进行3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3个月时采用健康调查问卷第二版(SF-36V2)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情感职能(RE)、活力(VT)、心理功能(MH)及总体健康(GH)维度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的情感职能(RE)、活力(VT)、心理功能(MH)、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及总体健康(GH)6个维度的分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对照组干预后仅活力(VT)和躯体疼痛(BP)维度分数升高,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抑郁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对社区老年抑郁的三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治疗中保持清晰的伦理界限十分困难。心理治疗的职业要求治疗师把自己的需要放置一旁 ,而为病人的需要服务[1] 。这对治疗师是一个特别的挑战 ,只有很少数的人真正胜任这种角色。治疗师的需要经常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满足 ,当治疗师与病人建立了治疗关系以外不同寻常的关系时 ,心理治疗中的双重关系就产生了。第二种关系通常具有社会、商业、钱财及职业特点。这两种关系一般是相继出现 ,而不是同时发生。而且 ,它的产生有时非常微妙 ,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所以识别和避免双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有关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关系国内已有文章…  相似文献   
35.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住院患者的症状变化。方法调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6月至12月所有精神科会诊的住院患者,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进行诊断并作相应处理,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体评定量表(G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并在会诊后第3天和第7天随访重复量表评定。结果共计136名患者请精神科会诊,诊断以器质性精神障碍最多,为24.2%。第7天随访时,患者 HAMD和HAMA的均分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总体功能显著改善。结论精神科会诊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36.
热线电话咨询对自杀企图者的危机干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热线电话咨询对自杀企图者的危机干预季建林,张明岛,储展明,严和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自杀往往是在面临难以解决的困难或重大生活逆遇时,患者通常所采取以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的一种解脱方式。在西方,自杀及自杀企图已成为16~24岁年龄组的最主要死亡原...  相似文献   
37.
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来评价抗抑郁药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临床医师自觉、明确、审慎地将现有的最佳证据应用于处理病人的决策之中,同时,结合临床医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订出患者的最佳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诊治决策都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为证据.最佳研究证据主要指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关于诊断、预后、治疗、预防及康复等方面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虽有时也用基础研究证据).新的研究证据往往会纠正旧的结论并代之以更加真实和准确的结论;临床经验是医生长期积累的对个体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经验;病人的选择指病人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特殊选择和需要,因为每个病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当这三方面恰当结合时,病人和医生就形成了诊治联盟,从而使病人获得最佳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文拉法辛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测文拉法辛与米氮平各自的临床药理特征。方法 将68例文拉法辛与52例米氮平按不同的年龄分成三组,小于18岁共26例为A组即少年儿童组(其中文拉法辛16例,米氮平10例),18~60岁共70例为B组即成人组(其中文拉法辛40例,米氮平30例),大于60岁为C组即老年组共24例(共中文拉法辛组12例,米氮平组12例)。从药物的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后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TESS等方面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文拉法辛在少年儿童组起效最快,症状改善时间最短,成人组次之,老年组相对时间最长,但应引起临床注意的是转躁仅发生于服用文拉法辛少年儿童组且发生比例高,占41.67%,排尿困难多出现在成人及老年组,分别占2.5%及16.67%;而米氮平在老年患者中起效最快,症状改善时间最短,成年人次之,少年儿童改善时间相对最长,但需注意的是米氮平引起的低血压及癫痫失神发作仅出现在老年组,分别占8.33%及16.67%,治疗后的HAMD总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米氮平在体重减轻、睡眠障碍两项因子分下降明显,而文拉法辛相对于迟缓、绝望感的因子分的下降更突出,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因子分的改善米氮平与文拉法辛显示了同样的疗效,TESS两组治疗后测定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者均为一种起效快,副作用小的药物,各自的临床药理  相似文献   
39.
基层医疗保健中的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秦虹云  季建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00-901,908
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 (comorbidity)是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期同时出现另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精神或躯体方面特定障碍[1] 。在基层医疗保健中 ,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是普遍的 ,大部分的抑郁障碍并不单独出现。抑郁障碍可以共病其他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以及慢性疼痛等。由于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及职业高中生心理状态影响,探究两者心理状态异同,为后续提供支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学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对象为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以及某职业高中二年级,采用描述性分析、Kruskal-Wallis H分析相关数据资料。结果:受访者共计458人,受访人群中超30%收到不同程度隔离,多数人改变了生活方式如减少外出,并改变了卫生习惯。大学生在FOCI、GAD-7、PHQ-9、IES-R、PHQ-15总体得分高于职业高中生,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冠肺炎对大学生与职业高中生的生活方式造成一定影响。大学生整体焦虑、强迫、抑郁水平高于职业高中生,可能与大学生面临更多生活压力有关。大学生与职业高中生情绪反应表现形式不同,多以躯体症状表现。而职业高中生情绪稳定性较低,需在干预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