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等多种间充质来源的中胚层组织细胞分化,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是目前最为合适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现阶段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骨的方法大致分为以下6种:在化学药物作用下分化、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与骨细胞共培养下的分化、物理方法下的分化、中药提取物作用下的分化、转基因作用下的分化。很多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诱导分化机制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但仍需进一步分析各种微环境因素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术前爬行能力与术后下肢功能特别是独立行走能力的关联。方法以量化功能的方式评估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下肢功能。将爬行功能分为A~D4个等级,同时将下肢功能分别量化,观察各级患儿手术前、后的功能变化,并统计分析术前、后的功能差异。结果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下肢各项功能显著改善;术前爬行能力良好的患儿术后下肢各项功能与独立行走与爬行能力差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爬行能力对判断手术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相邻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2006年1月~ 2009年2月在本院行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颈椎病患者19例.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进行JOA评分、NDI评分及颈痛VAS评分,评估手术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6、12、24、36个月通过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定置换节段、上下相邻节段和C2-7颈椎活动度;术后12、24、36个月,通过X线椎间盘退变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相邻节段退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各随访点JOA评分、NDI评分、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各随访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后各随访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与术前相比略减小,C2-7活动度较术前略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手术未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不仅保留了颈椎的运动学特性,防止置换节段与相邻节段退变,而且术后近中期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分析2017年2月 ~ 2018年3月28例采用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疗效及近期随访结果(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Odom’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近期手术疗效,测量分析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及活动度,对比术前与术后腰椎整体活动度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15 ~ 2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Odom’s评分优2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4%。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6.6°±2.4°、6.3°±2.4°、6.9°±2.1°、7.1°±1.8°、7.0°±1.6°,术前与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31.5°±4.7°、32.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比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椎间隙高度比逐渐减小至平稳水平,但仍然大于术前。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总体满意度为96.4%。结论 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无棘突骨折等植入物相关并发症,近期疗效确切,中长期临床疗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46.
中国脑性瘫痪外科1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俞兴  徐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99-30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外科治疗包括矫形手术和神经手术两大类。神经手术主要为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中国脑瘫外科10年来的发展与此密不可分。从脑瘫治疗的历史、国内脑瘫外科的现状、国内脑瘫外科开展SPR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重点讨论了SPR术式改进的利弊、SPR与矫形手术及康复训练的关系,对开展SPR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中国脑瘫外科10年的经验和作者的体会得出:SPR是一种解除痉挛、改善功能的有效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疗法;矫形手术可作为SPR的补充,在解除肢体痉挛基础上辅以矫形手术;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应贯穿终身,强调了“三分手术,七分练”的概念,同时提出脑瘫康复“家庭化、社区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47.
正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HE)是后路腰椎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大部分无临床症状,少数情况下血肿压迫硬膜囊和神经导致马尾神经功能受损,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腰椎术后出现SEH的原因众多,多发生在术后72 h内,J.Kou等将术后3 d以后发生的SHE定义为迟发性硬  相似文献   
48.
如何对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实施可靠的腰椎内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难题。皮质骨钉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通过椎弓根皮质骨钉道,使螺钉与皮质骨最大化接触,增加了螺钉固定强度,减少了螺钉松动。本文从腰椎CBT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技术特点、生物力学研究、临床应用状况、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的未来作一简略展望。  相似文献   
49.
目的:椎间盘代谢受许多因素影响,探讨静水压对人体腰椎间盘的一氧化氮产生及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1998-05/2000-03在日本国富山医科药科大学骨科收集后方腰椎椎间盘摘除术所获标本69例样,样品切成1.0-2.0mm^3碎块后,与1mL不含碳酸氢钠培养基DMEM一同装入2.5mL塑料注射器中,再放人37℃充满蒸馏水的能够培养椎间盘组织的装置,分别提供0.1,0.3,3MPa气压。蛋白多糖合成由35S—硫酸盐结合率来测定。无活性、稳定的一氧化氮的最终产物亚硝酸盐浓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0.3MPa蛋白多糖合成最高,约为0.1MPa的1.3倍;3MPa抑制蛋白多糖合成率。但静水压对一氧化氮的产生起着逆转效应。在0.3MPa一氧化氮的产生量和0.1MPa的相比略微降低,而3MPa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量,约是0.1MPa的1.34倍。结论:人的突出腰椎间盘组织诱导一氧化氮产生,其一氧化氮产生和蛋白多糖合成的改变与静水压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负荷静水压(3MPa)增加一氧化氮产生量而减少蛋白多糖合成。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在人体腰椎间盘静水压环境下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中一氧化氮发挥的作用。如果在椎间盘代谢中一氧化氮的作用得到明了,提示可用特异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或一氧化氮的药物阻止或延缓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假狂犬病毒(PRV)示踪腰段和颈段脊髓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法:雄性脑瘫模型SD大鼠30只.左侧坐骨神经注射PRV,4天后灌注取材,之后行PRV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腰段脊髓左侧灰质前角中可见PRV感染细胞,而颈段脊髓中未见到PRV感染细胞。结论:腰段脊髓和颈段脊髓神经元之间没有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