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1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妇女社会工作"亦称"妇女服务",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妇女在自我成  相似文献   
92.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社会福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辅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度建构的必然基础。(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相似文献   
93.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什么是社会工作者呢?《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界定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它用从事社会工作和专业两个特征来界定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指在国家或民间福利机构设施中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它用工作内容和工作组织的特征来定义社会工作者。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相似文献   
94.
后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体经济-社会韧性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反贫困已经进入后脱贫攻坚期,面对贫困群体走出绝对贫困但可能返贫的风险,在后脱贫攻坚中要关注贫困群体的经济-社会韧性的建构。经济-社会韧性是在经济状况下行和面对经济困境时,贫困群体所具有和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关系方面的、抗拒外部压力、稳住心态、并寻找机会走出困境谋得发展的内在的和行动的特征。它的建构需要在脱贫过程中积累经济韧性,建构社会韧性,激发贫困群体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使它们结合起来。贫困群体经济-社会韧性的建构应该成为后脱贫攻坚中反贫困行动的重要内容,反贫困政策实施者和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要求我们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讨论.从功能论角度看问题,我国的职业性助人活动应该属于社会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此相关的助人系统是由民间依据差序格局原则和由政府依据身份隶属原则实施的助人和互济体系.我们面临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任务,即用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来补充、改造我国的社会工作(助人活动).在本土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种社会工作的亲和性,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在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上助人效果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6.
王思斌 《社区》2003,(3):59-59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1、敬业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敬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社会工作专业的敬业,不仅涉及到该专业的性  相似文献   
97.
自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直被置于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内社会问题、社会秩序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党中央更加明确地强调加强社会管理和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任务。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社会工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总结了我国40年来基本上是由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社会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指出改革以来社会工作及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迅速发展是体制改革推动的必然结果。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工作应采取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的模式;同时,中国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着本土化与创新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99.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思斌 《文史哲》2007,(1):121-126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表现为城市贫困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和流动人口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但同时,城乡社会救助的任务也越来越突出,而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财政支付制度、政策实施系统以及救助对象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0.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与弥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社会转型和向市场经济体制快速过渡的过程中,我国出现大规模的弱势群体,这需要重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和重建中目标过度偏向为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服务,这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呈断裂状态。本文从建立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指出弥合上述断裂的必要性。在农村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则要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民本目标,从而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