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7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21.
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对于“石器一青铜器一铁器三分期”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三分期理论”必须修正,并提出与此不同的、更进一步的分期法。半个世纪以后,考古学家柴尔德和布雷伍德阐述了“农业革命”的观点。学术界公认:“农业革命是文明之母。”但在“新石器”与“农业革命”两个不同的重大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石器时代”学说暴露了严重缺陷。必须认识到:史前几乎所有的文明要素如弓箭的发明、农耕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化、陶器的发明、定居生活等等,都是在“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奠定的。该文作者提出:“木一石器时代”至少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混合木一石器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蒙昧社会;(2)简单的木一石结合时期——绳索捆绑或胶结的木石长矛、木石投枪等,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级蒙昧社会;(3)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即弓矢阶段,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高级蒙昧社会;(4)复杂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半开化社会以及“早期智人”阶段;(5)综合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高级半开化社会以及“后期智人”阶段。由此,必须加强“木石复合工具时期”的研究。该文进一步讨论了“五模式论”和“莫维斯论’’的缺陷,并且指出石犁与大石铲(香)都是祭祀用器。  相似文献   
22.
陶器发展路线的第二条主要源流,是从西亚传播到埃及和爱琴海地区,之后又传播到中亚等地。实际上,西亚和北非的陶器,在近万年前就已出现。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到前7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陶器时代第一、二期,远古两河流域北部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耶莫,此后有哈苏纳陶器文化、萨马拉陶器文化、哈拉夫陶器文化、欧贝德陶器文化等第三期彩陶文化。乌鲁克文化时期开始出现轮制陶器,由此进入了陶器时代的第四期,即新陶器时期。西亚的陶器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二是向爱琴海地区及欧洲扩展,三是向中亚、南亚扩展。中亚陶器文化的代表是哲通陶器文化和安诺陶器文化。它们都与两河流域等地发生过密切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23.
石器时代末期、陶器时代初期,发生了"农业革命"。陶器使得先民的定居生活得到了保障,在农业革命中,陶器和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等都起了重要作用。陶器技术促进了史前社会大分工。制陶业是当时最重要的分工部门,陶纺轮、陶网坠、陶刀、陶镰、陶锉等,是与木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同等重要的生产工具。特别是陶器作为既能盛水又能用火加热来进行生产的一种崭新工具,解决了煮茧抽丝的技术瓶颈问题,也为粮食蒸煮之后发酵酿酒提供了技术前提,促进了纺织业、丝绸业、染整业、酿酒业、制药业的诞生。陶器在史前的火技术——火热应用技术(炊具及陶窑等)、火光应用技术(照明灯具)和火种存续技术(罃)三大技术范畴都具有决定性的地位。以陶器为主的这些高度专门技艺的手工业,实现了史前社会大分工。对这些重要分工来说,"新石器"的具体作用比不上陶器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更应该修正"史前史三分期学说"——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  相似文献   
24.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有几位学者提出如下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奇迹般成就。GDP总值由1978年3600多亿元猛增到2010年的39.7983万亿元(约5.74万亿美元),翻了110倍,人均达到4283美元……邓小平同志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目标,2010年已经达到,提前了四十年。这真是谁都料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26.
人类史前史的陶器时代,早在中石器时期就开始形成;而陶器一直跟青铜器同时使用,甚至延伸到铁器时代,时间跨度远远超越出新石器时期。陶器时代分期的根据是:(1)制作陶器的方法和设备;(2)陶器本身的特点。陶器时代可分为七个时期:其中第一至三期是旧陶器时期,第四至七期是新陶器时期。第一期:萌芽期(与中石器时期交叉);第二期:出现陶窑;第三期:流行彩陶;第四期:(新陶器早期)普及陶车;第五期(新陶器中期):黑陶和白陶;第六期(新陶器晚期):硬陶兴盛;第七期(陶瓷器早期)。  相似文献   
27.
要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经济生活,亦应了解不同年代人民币的使用情况。过去的"物价学"只讨论物价,"货币学"只讨论货币,而并未同时研讨人民生活的实际水平及其分布和发展。本文尽量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对于不同年代的生活费用、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8.
新世纪伊始,我国文化界最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关于"1957年毛罗对话"的论辩--"要是鲁迅活着会怎样?"这场公案,持续至今已有两三年,南北各报刊先后发表的文章(包括转载、文摘)竟达百篇以上,其中有学术价值的论述与考证至少为20篇左右.这场论辩有两大特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9.
新世纪伊始,我国文化界最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关于“1957年毛罗对话”的论辩———“要是鲁迅活着会怎样?”这场公案,持续至今已有两三年,南北各报刊先后发表的文章(包括转载、文摘)竟达百篇以上,其中有学术价值的论述与考证至少为20篇左右。这场论辩有两大特点值得重视:其一,这是一场高层次的“文化史”论辩。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认真进行考证和质疑。虽然涉及鲁迅和毛泽东两大伟人,但不视为“禁区”而畅所欲言,基本上没有门户之见、没有“非学术成分”的介入,而是比较规范的纯文化争鸣。其二,论辩过程中,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30.
关于“人类”存在几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出一种新定义:“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人一RealHuman”,即“真人”——就是“掌握有声语言、能够思维、通过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高级灵长类动物”。最新科学成就发现了人脑的独特基因——LAMC3,以及控制语言能力发展的FoxP2基因;人类的FoxP2基因突变,大约在10万年至7万年前,相应的神经系统和发声器官咽、喉、声带、舌骨等完全进化,可以掌握语言了,这是猿人变成真人的一大飞跃,从此人类学会了使用抽象思维和符号解决问题。只有大脑产生了语言和抽象思维系统,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一RealHuman。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语言起源的问题,认为有声语言的初步出现大约在10万年至5万年前,此后再不断进化与分化,逐步形成现代各种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