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2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改革开放16年,中国经济既典型地呈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改革型经济,又表现为GNP迅速增长的赶超型经济。前者决定了构成新体制因素的私有经济成份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后者决定了这种发展更以爆发式推进为特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最生气勃勃的部分。但是,中国私有经济的发展绝不是对西方同类经济成份从“形似”到“神似”的高速模仿过程。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初始发展条件不同,经济环境差异,中国私有经济发展在显示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系列特殊性,其中包括政府和国有经济成份对私有经济发展的若干…  相似文献   
12.
事业单位改革:路径、分类与"夹生化"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业单位经历了广泛但不深刻、不平衡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起步于对企业承包制的摹仿,大多也止于此。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改革受制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在推动内部承包制的同时打破了行业垄断,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囿于对“公益”的狭隘理解,长期阻止民间资本参与竞争性供给,使改革打着貌似市场的旗号,沿着从计划垄断向市场垄断的歧路推进,造成相关服务价格刚性攀升的“夹生化”改革后果。  相似文献   
13.
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与“夹生化”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共产品短缺的事实来研究中国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符钢战首先讨论了提供和生产公共产品的主体,然后分析了国有事业单位的体制缺陷并评价国有事业单位的现有改革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国有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伏玉林从部门与组织的角度引入民营化分析框架,论证服务提供与生产的民营化是实现改革双重目标的有效途径,认为放松管制、培育竞争性环境与引入市场机制是增强服务提供能力与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改革将有赖于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来完成。马蔡琛从公共预算的角度,认为改革实质并非在于实现减少财政负担的目标,目前预算财力与制度安排已具备了启动改革的财政基础,可以尝试打造“阳光财政”,实施总额预算控制,锁定改革成本,推行跨部门的公共预算管理,谋划改革的具体思路。杨宇立认为,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囿于对“公益”的狭隘理解,长期阻止民间资本参与竞争性供给,使改革沿着从计划垄断向市场垄断的歧路推进,造成相关服务价格刚性攀升的“夹生化”改革后果。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体制转型成功,是正确的治国路线和政府"做对供给新制度顺序"的结果.农村改革获得成功得益于政府和农民共有的历史经验,不仅初步规避了转型大萧条,而且更与"真理标准讨论"一道形成推动转型的强大社会动员力量.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价格,到90年代中期以后改产权.先改价格形成市场环境时,宏观经济政策只需应对转型通胀;后改产权形成市场主体时,宏观经济政策只需应对转型失业.中国分别用两个约十年时间化解转型通胀和转型失业,使每个时期的转型成本都处在各类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能够兼顾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首先与恰当的转型顺序有关,也与每一轮改革所形成红利被合理有效地利用有关。中国农村改革具有自发性质,得益于历史经验,由此形成的改革红利被用于支付部分价格改革成本是正确和幸运的。乡镇企业在价格改革具有优先性的引导下,利用短缺经济获得大发展所形成的改革红利,又被用于支付国企产权改革的成本。本文认为,假如改革停滞,任何改革红利都会被新制度建设所遗留的“赤字”逐步耗散掉。  相似文献   
16.
在通常情况下,日本企业同西方国家的企业进行一项重要谈判时,并不是委托几个善于谈判的业务高手坐下来同对方一谈到底,直至举杯庆贺签约,而是每隔一小段时间换一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清理基本理论命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决定行政监督有效性的权力结构、政务信息不对称、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行政监督的力度等问题,并对各自的功能和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统计数据,着力进行以下工作:首先解释导致2007年"行政管理费"消失的新统计分类,尽可能厘清公权力机构"行政支出"的统计标准.在此基础上扩展既有的实证研究视角,增加了行政支出对GDP的占比数,以及各地人均行政支出负担等实证研究指标,形成初步结论.通过计算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支出合理上升的部分数额,进而指出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支出不合理上升的某些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在宏观上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结构关系未能得到适时调整,导致在讨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陷入若干理论“死结”,涉及国有企业和政府行政行为的问题尤其如此。本文立论的基础有四点:(1)与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相比,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发达国家,法制化的行政制度环境是作为前提预设在经济问题研究之中的;(2)社会大系统内的各分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等)恒处于动态结构性关系之中,改善一个分系统内部的效率状况总有一定限度,超过它,边际成本将急剧上升,持续下去,边际成本必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比较重点在三个方面:⑴在转型的起点上,中国先改农业才得以借鉴历史经验获得成功并缓解了政改压力,而俄罗斯在推进经济改革遭到利益集团抵制以后不得不先改政治体制;⑵在转型过程中,中国先改价格、后改产权做对了"顺序",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实际上使私有化运动优先,导致了严重的转型衰退;⑶利益集团曾经是俄国、现在是中国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