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61.
根据凸轮轮廓表面加工的工艺要求,研究并确定了加工过程中凸轮的运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导出了符合轮廓表面加工工艺要求的凸轮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2.
提出用图像形态学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平面四杆轨迹机构的优化设计。利用数学形态学结合图像处理,提取平面连杆曲线的形状谱特征参数,并构建曲线形态的识别、比较方法;再在曲线识别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四杆轨迹机构的神经网络综合法,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打纬过程及织造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打纬阻力等织造变量的确定问题,通过对打纬过程纬纱的受力分析,给出所织纬前后侧经纱的张力的关系式,建立了经纱对纬纱的弹性阻力、摩擦阻力和总阻力的表达式。基于现代织机的织造情况及织物和经纱的力学性能,建立织物和经纱的受力与形变方程,并把它们与所织纬前后侧经纱张力的关系式相联立,导出经纱张力、打纬阻力及经纱伸长量相对于所织纬位置的表达式。此外,依据已有实验资料,对经纱张力及打纬阻力等织造变量随所织纬位置的变化情况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验证了计算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65.
以一种新型斜齿圆柱测量齿轮为研究对象,铣削传统测量齿轮轮齿对称中线一侧的半个轮齿,并提出一种铣削加工其螺旋面的盘形铣刀的廓形设计理论和方法。根据铣削过程中盘形铣刀与斜齿轮之间的运动关系,建立了螺旋面的端面截形线方程,以及螺旋面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出其特性方程。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接触条件,建立了接触线方程。  相似文献   
66.
传统渐开线齿轮综合偏差的检测常采用齿轮单面啮合法和齿轮双面啮合法。由于2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及测量参数等不同,需采用齿轮单啮仪和齿轮双啮仪2种仪器分别进行测量,从而分别获得被测齿轮的切向综合偏差和径向综合偏差,2种偏差无法通过一次啮合检测得到。针对传统齿轮综合检测的不足,设计了一种由2个特殊半齿测量齿轮组成的新型测量齿轮,提出了一种新的齿轮综合偏差测量原理,并给出了其综合偏差结果的评定方法。该测量齿轮与被测齿轮通过一次类单面啮合测量,获得产品齿轮两侧齿面的切向综合偏差和径向综合偏差,明显提高了渐开线齿轮综合偏差的检测效率,降低了在测量设备上的投资。  相似文献   
67.
钱志良 《机械设计》2006,23(1):50-52
针对平面运动从动件等径凸轮机构,根据机构存在有意义解和保证输出摆杆传动角两个条件,分析并确定了凸轮运动角、输出摆杆摆角及其初始安装角的取值范围,进而绘制了凸轮运动角与摆杆摆角的可选值城图,为谈机构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8.
一个电网络在电学上是用它的支路电流与支路电压来描述的,理论上也可利用数学上带权的有向图来描述,而一个具有m个节点,n个支路的网络又可以用一个m×n矩阵来表示,由电学中的K irchhof电流定律、Ohm定律,利用关联矩阵进而得出网络方程,利用Bott-Duffin逆,得到了求电网中各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曲柄摇杆机构按行程速比系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简便,适用性强的根据行程速比系数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新方法,导出了获得机械最佳传动角(即最大的最小传动角)的设计计算公式,另外,本文还研究了行程速比系数K和摇杆摆角ψ对最佳传动角的影响,并且用线图定量地表明了最佳传动角等于给定值时K和ψ的关系,为机构设计时K和ψ的合理取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为解决变厚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措施单一造成的支护效果不如意及支护成本不合理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该类巷道采高较高时从巷内、巷旁和辅助支护进行强化,采高较低时采用以巷内强化支护为主,辅助支护为辅的支护策略;提出顶板强化、充填体加固、超前和滞后强化支护和高预紧力等措施,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设计和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过140 m后,巷道变形趋于稳定;顶底板最大移近量158 mm,两帮最大移近量199 mm,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