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5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油茶果采后处理对油茶籽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常用的剥壳—摊晒、堆沤—摊晒和直接摊晒3种不同处理过程中油茶种子主要成分——水分、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各处理对脂肪酸组成及酸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堆沤—摊晒处理有利于提高含油率,处理后堆沤—摊晒处理的含油率高出剥壳—摊晒处理和直接摊晒处理2%;3种处理后的的油茶籽水分基本维持在10%左右,其中,剥壳-摊晒处理水分下降的速度最快;3种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基本维持在5%~6%;油茶果在堆沤过程中脂肪酸可以相互转化;3种处理后酸价在0.25~0.30之间,对油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齿红山油茶籽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分离制备,收集分离色谱图中10个主要峰,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0种馏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低于L-抗坏血酸;馏分3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生育酚,其它9种馏分的清除能力低于生育酚.  相似文献   
113.
建立了同时检测油茶籽油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法。6种PAEs在0.1-1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3-0.07μg/m L,定量限(S/N=10)为0.09-0.11μg/m L。6种PAE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6%-107.5%,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5%-8.8%。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11个油茶籽油样品,结果表明市售油茶籽油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DIBP、DBP和DEHP,部分油茶籽油中的DBP和DEHP超过GB 9685—2008规定。油茶籽油中PAEs不完全来自包装塑料,油茶籽油在包装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已经有PAEs迁入。  相似文献   
114.
相转移催化分离山苍子油中柠檬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意甲基化β-环糊精(RM-β-CD)为相转移催化剂,经加成、水解等反应分离山苍子油中的柠檬醛;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其分离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3h,RM-β-CD用量为柠檬醛物质的量的0.65%(摩尔分数),反应温度15.0℃,该条件下柠檬醛纯度为96.50%,平均得率为86.60%,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简便的分离山苍子油中柠檬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5.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苍子油微胶囊,探讨不同壁材对乳液稳定性和山苍子油微胶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优化山苍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以羟丙基-β-环糊精/阿拉伯胶(HP-β-CD/AG)为壁材制备的山苍子油微胶囊为颗粒大小均匀、流动性好的圆球形,其他壁材制备的山苍子油微胶囊出现凹陷、皱缩和聚集现象。制备山苍子油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为:W_(HP-β-CD/AG):W_(LCO)6.0,进料流量3.10mL/min,进风温度171.0℃,该条件下山苍子油包埋率为83.80%,包埋率与3个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16.
研究砂梨香气成分的SPME萃取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NaCl添加量、萃取温度、样品量、萃取时间4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峰个数和峰面积的二次回归方程.当样品量为3.4 g,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45 min,盐添加量11%时,峰个数达137,峰面积为5 264.75.  相似文献   
117.
对油茶粕中茶皂素连续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首次采用油茶粕造粒后连续提取茶皂素的方法,以乙醇为浸提溶剂,模拟工厂逆流连续提取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含水率的单因素实验,并经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茶皂素连续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20 min,物料含水率6.5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皂素残留为1.79%。  相似文献   
118.
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各品质指标与萃取条件密切相关,温度对水分挥发物的萃取量影响较大,两者呈正相关;压力对游离脂肪酸的萃取量影响较大,其萃取量与压力呈正相关;磷脂的溶解度与油茶籽油的溶解度有一致的规律性,但其溶解度明显要低、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色泽极浅。该工艺制备的油茶籽油未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国家标准GB11765-89规定的二级油以上水平。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差,添加α-VE后,其氧化稳定性可接近精炼油茶籽同。超临界CO2萃取的油茶籽油基本不含油茶皂素,其氧化稳定性可接近精炼油茶籽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油茶籽油基本不含油茶皂素,其脂肪酸组成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9.
超临界CO2萃取茶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初步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茶油的工艺,探讨了不同时间、压力、温度条件下对茶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3 ̄4h,压力35 ̄40MPa,温度40 ̄50℃时,即可获得90%以上的提取率,且用此法萃取的茶油纯度较好,可以省略油脂的精炼工艺。  相似文献   
120.
响应面法优化甘薯淀粉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加酶量、作用时间、反应温度及pH四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甘薯汁中还原糖量为评价指标,对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甘薯汁中淀粉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甘薯汁中淀粉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55 U/mL;作用时间80 min;反应温度90℃.在最佳酶解条件下,甘薯汁中还原糖量达3.706 g/100mL,淀粉的酶解率为75.33%.水解后的甘薯汁过滤制得的饮料,无需添加稳定剂,即可达到饮料稳定性的理想效果,在饮料保存期内无沉淀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