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淀粉是小麦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小麦粒重的70%~75%。淀粉糊化特性的不同是区分小麦类型、判断小麦淀粉品质特性的重要依据。实验以农大糯麦1号、糯227等5个糯麦品种及非糯小麦品种京411为材料,利用RVA测试其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糯麦与非糯小麦在峰值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等糊化特性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峰值黏度与小麦的糯性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3.
选用我国黄淮麦区141份主要小麦品种(系),探讨了它们的多酚氧化酶(PPO)遗传变异及其他主要品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黄淮小麦品种PPO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变异范围为:4.75~133.5,变异系数为:71.6%.PPO活性与面粉的膨胀势、回生值呈显著负相关,与面粉色泽主要指标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抗坏血酸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是导致面粉及其制品颜色发生褐变的主要因素,对其活性及所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抑制将有利于改善小麦食品的外观品质。通过研究26个小麦品种(分别含高、中、低活性)的PPO活性及抗坏血酸(Vc)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全麦粉中加入0.2%(W/W)Vc即可有效抑制PPO活性及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对照相比,活性降低40.1%~100%;当Vc含量增加至0.4%时,在所有的试验材料中,几乎检测不出PPO活性。Vc对PPO活性抑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研究表明:加入0.6%Vc,在7h的反应时间里,小麦籽粒PPO活性面积(活性曲线下包含的面积)远低于对照,其活性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述说明Vc对PPO的抑制作用是显著的,这将有利于改善面粉及其制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16.
黄淮小麦RVA参数变异及其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我国黄淮麦区141份主要小麦品种(系),探讨了它们的糊化特性遗传变异及其它主要品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黄淮小麦品种糊化特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和衰减度等性状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196-4241cp、409-2834cp、548-1680cp,15份材料的峰值粘度、衰减度分别超过3000cp和1300cp.说明通过遗传改良我国小麦糊化特性潜力是很大的.淀粉膨胀势与糊化特性的大多数指标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在早代单株选择时,用膨胀势代替糊化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糯性小麦由于其独特的品质特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糯性小麦是由于Wx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特殊小麦类型.重点对小麦Wx基因的剂量效应、Wx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Wx基因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及新的Wx等位变异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小麦Wx基因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