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7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61.
为了研究可移动凹模对板材液压成形的影响,进行了有无可移动凹模与不同可移动凹模加载方式(方式1与方式2)的板材液压成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有无可移动凹模对板材液压成形厚度分布的影响,在有可移动凹模时,成形零件厚度分布比较均匀,这种技术有利于提高板材的成形极限;没有可移动凹模,板材难于成形,尤其对于复杂零件;可移动凹模加载方式2比加载方式1更有利于板材厚度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2.
铝合金复杂曲面薄壁件液压成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适合于制造铝合金复杂曲面薄壁件的液压成形技术,包括充液拉深、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和液体凸模拉深。由于充液拉深能提高成形极限,适合于制造铝合金复杂型面零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通过径向压力向内推料,进一步提高了成形极限,适合于成形大高径比筒形件。液体凸模拉深适合于获得深度较大、形状复杂、尤其底部具有小过渡圆角的复杂形状零件。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 TC11两相钛合金热加工历史的跟踪研究发现 ,锻后组织形态、相比例、晶粒大小及相分布的均匀程度主要与原始组织形态、变形温度、变形程度、退火温度及退火保温时间等参数有关。若锻前组织被处理成马氏体 ,则可依据马氏体针的粗细 ,在锻造时施加不同的变形量 ,经退火后可分别获得等轴 α+ β、网篮状、网篮状加魏氏组织等。力学性能与获得的组织形态密切相关 ,高倍为等轴α+β细晶组织时塑性高、而网篮状加魏氏组织的持久强度高  相似文献   
64.
TC4钛合金锥形件温热剪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薄壁钛合金锥形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部门,现有的加工方法已无法满足高精度零件的要求,火焰加热温热强旋成为大型钛合金锥形件成形的重要加工方法.本文对TC4钛合金锥形件温热剪旋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TC4钛合金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成形情况,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确定了可行的TC4钛合金锥形件温热剪旋工艺,为采用温热剪旋工艺进行钛合金锥形件的批量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为了满足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对深腔复杂曲面板材零件的迫切需求,研发了多向加载液压成形新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原理、变形规律和典型成形件,分析了多向加载液压成形液压加载方式对变形均匀性、起皱行为、成形极限和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提高成形极限和成形精度,改善壁厚分布和变形均匀性,减少成形道次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
镁合金板件温热成形技术的几个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镁合金薄壁板材的温热冲压成形技术、温热液压成形技术和局部热冲锻成形技术.与传统镁合金冲压成形在250℃以上温度不同,温热成形可以在105~170℃之间进行,筒形件温热成形时其极限拉深比可达1.4~2.6,可以满足大多数镁合金薄板件的成形需要.镁合金薄板温热成形工艺在电子器件外壳和汽车薄板件的生产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取代压铸技术生产新一代优质的镁合金产品.温热液压成形技术适合生产数码相机壳等复杂形面的镁合金板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局部热冲锻成形技术可以成形局部带有凸台的镁合金薄板件,该技术使镁合金板件具有替代压铸件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7.
内压对薄壁铝合金管材充液压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5A02铝合金薄壁管材充液压弯成形过程中内压对缺陷的影响规律,分析内压对弯曲内侧起皱、截面畸变及壁厚分布的影响,获得壁厚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给出的应力状态,揭示缺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提高内压能降低轴向压应力的绝对值,减小失稳起皱趋势,当内压超过一个临界值时,皱纹完全消除。对于直径为63 mm、壁厚为1 mm的5A02-O铝合金管材,其内压临界值为2.8 MPa。充液有效地减小截面畸变程度,随内压的增大,截面畸变程度逐渐减小。弯曲后,壁厚最大减薄点位于弯曲外侧点,且随内压的增大,轴向和环向拉应力均呈增大趋势,弯曲外侧壁厚度减薄的趋势也增大。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决传统弯曲方法无法整体成形铝合金小弯曲半径矩形管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充液剪切弯曲成形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成形过程中内压、补料比和模具弯曲内侧圆角对成形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分别出现起皱、开裂、凹陷和堆积4种缺陷。内压在0.2σs至0.9σs以及补料比在1.0至1.1的区间内,都可以顺利成形剪切弯曲管件。通过控制内压、轴向进给和横向行程,充液剪切弯曲成形方法可用于制造铝合金小弯曲半径矩形管。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内压和补料比成形窗口,在此窗口内,管材可顺利成形。  相似文献   
69.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近年来遇到了严峻的市场挑战。在分析上海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上海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对策,供业内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0.
18-8型不锈钢微温充液拉深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大高径比(H/d)不锈钢零件冲压成形工序多,准备周期长,且易发生时效开裂的问题,基于SUS304不锈钢微温力学性能,提出微温充液拉深新工艺,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略高于室温的微温范围内该材料成形性能已有明显提高,而这一温度区间在充液拉深工程实践中较易实现。实验研究表明,90℃微温充液拉深可以有效地提高SUS304不锈钢的成形极限,拉深比可由普通拉深的2.0提高到3.3,并可有效避免粘模等缺陷,残余应力降低,时效开裂的倾向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