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本文采用氯磺酸-吡啶法修饰杏鲍菇多糖(Pleurotus eryngii polysaccharide,PEP),根据加入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1:2,1:5和1:8)不同得到三种硫酸化杏鲍菇多糖(sulfatedPleurotuseryngiipolysaccharide,SPEP),分别记为SPEP-601:2,SPEP-601:5和SPEP-601:8,并通过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对PEP修饰前后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PEP和SPEP的抗氧化性(DPPH·清除能力、O_2~-·清除力)以及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与吸收的关键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EP-601:2,SPEP-601:5与SPEP-601:8的取代度依次为0.26±0.00、0.21±0.00与0.19±0.00;三种SPEP均比PEP的总糖、糖醛酸含量少、分子量低,单糖组成的种类相同但单糖的摩尔比不同;在所有的SPEP中,SPEP-601:8对DPPH·清除能力最佳;SPEP-601:2对O_2~-·清除力最强。SPE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均有明显增强,对两种酶的抑制活性分别至少提高了834.33%和97.66%。除DPPH·清除能力外,在相同剂量下,SPEP比PEP表现出更强的生物活性,表明硫酸化修饰是提高多糖抗氧化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光皮木瓜汁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光皮木瓜汁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酚和VC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光皮木瓜汁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稀释10倍的果汁清除ABTS+ ·、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 ·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IC50分别为0.0043、0.021、0.22、0.39mL,且对DPPH自由基、ABTS+ ·的清除效果明显高于O2- ·和 ·OH,同时可显著抑制Fe2+诱发的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光皮木瓜汁清除DPPH自由基、ABTS+ ·和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与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其与V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瑶  徐怀德  米林峰  蔡舒 《食品科学》2011,32(4):293-296
以黄芪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对黄芪酒的发酵工艺条件(温度、蔗糖质量分数、酵母的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优化后黄芪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黄芪干燥粉碎至40目、料水比(g/mL)1:60、酵母接种量0.71%、蔗糖质量分数19%、发酵温度22℃,该条件下所得黄芪酒的乙醇体积分数12.3%,总黄酮含量29.05mg/L、总皂苷含量123mg/L。黄芪酒酒色金黄,酒味醇厚甘爽,气味醇香,酒体协调,无豆腥味,所得产品是一种符合现代人健康理念的低度发酵营养酒。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和微波真空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MVD)制得的杏鲍菇干燥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这4 种干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线性判别分析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的杏鲍菇样品。利用HS-SPME-GC-MS从鲜样(fresh sample,FS)及4 种干样中鉴定出99 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6 类成分,其中醇类物质(19 种)为FS、FD、HAD和ID样品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醛类物质(18 种)为MVD样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杏鲍菇主要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对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杏鲍菇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其品质评价模型,得出干样的综合得分顺序依次为ID、FD、HAD及MVD,为杏鲍菇的干燥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山茱萸(cornusofficinaltsSeibetZucc)其成熟果实的果肉皮叫山萸肉,为我国传统保健果品[1]。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2],山茱萸果肉中还含有山茱萸甙,齐墩果酸,皂式等多种保健成份[3]。传统医学认为山茱萸肉能补益肝肾,滋阴壮阳等作用;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2,3]我国山茱萸资源丰富,年产量在百万公斤以上。近年,我国关于山茱萸的研究非常活跃,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学物质和研究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关于山茱萸果汁的生产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1.材料和…  相似文献   
106.
对红枣汁的发酵条件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热与酶解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红枣汁,其还原糖含量高,更适于枣酒的发酵。发酵的优化工艺组合为:原枣汁100%,酵母接种量0.03%,18℃~20℃发酵温度,初始二氧化硫浓度40×10~(-6),调糖至SSC为20%,红枣酒宜用4.5%的硅藻土澄清过滤。  相似文献   
107.
用甘草汁澄清果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甘草汁澄清果汁徐怀德,王永峰,刘兴华(西北农业大家食品科学系712100)果汁的澄清方法很多,物理方法有硅藻土过滤法,膜滤法等;化学方法有果胶酸法、单宁法、明胶法等。我们在试验只发现甘草汁对果汁有澄清作用,经查阅文献未见报道,为此,初步探讨了甘草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不同蛋白酶处理对真姬菇菌盖与菌柄鲜味物质释放的影响,以充分提取并利用真姬菇鲜味物质。方法:选取3种单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2种复配酶(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复配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配酶)对真姬菇菌盖和菌柄进行酶解,比较5组蛋白酶处理后真姬菇菌盖与菌柄鲜味物质释放的差异。结果:风味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复配酶水解液鲜味氨基酸和鲜味核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P<0.05),菌盖与菌柄经该复配酶水解后水解液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达20.85 mg/g和10.60 mg/g,鲜味核苷酸含量分别达8.45 mg/g和3.88 mg/g,菌盖的等效鲜味浓度值从食用菌的第二等级(836.90 g MSG/100 g)显著提升到第一等级(1 333.75 g MSG/100 g)。此外,电子舌系统可较好地辨别不同水解物的滋味差异。结论:利用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的复配酶水解,能够更充分释放真姬菇菌盖和菌柄中的鲜味物质,且真姬菇菌盖相较于菌柄在开发少盐鲜味调味品方面更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9.
以陕西、四川、云南种植的小米椒为对象,研究其在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pH值、辣素含量、挥发性成分及脆度的变化,在发酵结束后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3种辣椒在15 d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第15天降至2.0 mg/kg,达到安全食用标准。pH值显著降低,在第15天降至3.2。辣素含量变化不大,其中四川辣椒的辣素含量显著高于陕西和云南辣椒。辣椒脆度快速下降,最大承受压力逐渐减少。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发酵结束时陕西辣椒的挥发性成分与种类最多(54种),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在第15天达到最大值。结合感官评定得分,3种辣椒中陕西辣椒发酵后口感最佳,辣度接受水平最好,其次为云南辣椒、四川辣椒。本研究结果为发酵辣椒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开发利用冷榨核桃油饼中优质蛋白,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榨核桃油饼中单宁脱除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水比1∶25(g∶m L),p H 7,55℃条件下浸泡150 min,单宁脱除率为50.44%,蛋白损失率为2.97%;重复浸泡30 min,其他条件不变,冷榨核桃油饼二次单宁脱除率为75.44%,蛋白损失率为4.57%。采用此方法冷榨核桃油饼中单宁脱除率较高,蛋白损失率较低。经粉碎或磨浆过滤喷雾干燥后可生产优质蛋白质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