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对风鹅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盐分、亚硝酸盐、肌肉pH等指标的测定,分析风鹅生产各工艺步骤中对产品质量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从而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关键点为清洗、煮制、包装、微波杀菌。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鸭肉在不同加热温度时肌动蛋白从肌纤维中解离下来的情况,即不同加热温度对肌动球蛋白解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40、50、60、70、80、90、97℃七个温度梯度,加热时间为1、10、30、60min四个梯度,利用肌动蛋白在0.2mol/LKCl中性溶液中离心时溶于上清液的特点,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含量。结果:结果表明,40℃对肌动球蛋白解离无明显促进作用;80、90、97℃时检测不到肌动蛋白,可能由于高温导致肌动蛋白变性而无法检测;50℃时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肌动蛋白含量增加;60℃时不同加热时间下肌动蛋白含量基本不变;70℃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肌动蛋白逐渐消失。结论:较低加热温度50~60℃可以促进鸭肉肌动球蛋白解离。  相似文献   
73.
以发酵香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亚硝酸盐添加量以及发酵条件下亚硝酸盐残留和二乙基亚硝胺(NDE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和NDEA形成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发酵时间>亚硝酸盐添加>发酵温度>发酵剂。正交实验分析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 d、亚硝酸盐添加量50mg/kg、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74.
建立经松香脱毛处理的肉鸭表皮组织中残留脱氢枞酸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肉鸭表皮组织中的脱氢枞酸用乙腈提取,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0.003 mol/L磷酸溶液-甲醇(13∶87,v/v)为流动相,采用反相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2 n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脱氢枞酸线性范围为0.1~10 mg/L,检测限为0.10 μg/g,定量限为0.33 μg/g。在低中高3 个添加量范围内回收率为80.8%~91.8%。实际样品分析显示,肉鸭表皮中脱氢枞酸含量最高达10.06 μg/g。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肉鸭表皮组织中脱氢枞酸残留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75.
研究乌梅乙醇提取物(以下简称醇提物)的抑菌活性以及热处理和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技术对醇提物的主要抑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梅醇提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在2.5~5.5mg/mL之间,最适pH值为5~6,对热稳定。当薄层层析的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体积比5:1)时,通过与柠檬酸、碱中和为pH7的乌梅醇提物比较,初步确定乌梅醇提物中起主要抑菌作用的是有机酸。  相似文献   
76.
对香肠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根据乳酸菌生长增殖的营养物质需求,对其增殖培养基成分中的氮源、碳源、生长因子及缓冲盐进行选择,通过正交实验对各成分之间的配比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增殖培养基的最佳组成.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发酵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培养温度、培养方式、培养基初始pH等.同时根据乳酸菌发酵变化曲线,确定发酵16~18h为发酵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77.
响应面法优化中式炖煮专用鸡肉原料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发一款适合炖煮烹饪的专用黄羽鸡肉原料,既能提升炖煮后鸡肉的口感,又能改善包装后黄羽肉鸡的外观,采用低温热处理和真空贴体包装技术等一系列处理工艺,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以咀嚼性为衡量指标,探讨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排酸时间等因素对鸡肉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确定最终工艺优化参数为加热温度55 ℃、保温时间20 min、排酸时间2 h,此条件下咀嚼性增加率为48.89%,与预测值接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和处理组鸡肉的肌纤维,发现贮藏48 h的处理组鸡肉超微结构仍与刚宰杀的热鲜鸡相似,可极大程度保护鸡肉原有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8.
羟基十八碳二烯酸(hydroxyoctadecaenoic acids,HODEs)是亚油酸的氧化产物,研究表明,内源性的 HODEs具有病理生理学作用,与人类某些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有关;而外源性的HODEs可能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 学作用,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值得关注。本文就HODEs的种类、产生机理、病理和生理学意义、检测方法等进行综 述,并就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9.
张坤  王道营  张淼  诸永志  邹烨  徐为民 《食品科学》2018,39(15):122-127
为了解超声技术对鹅胸肉品质的影响,采用高强度超声(超声功率800 W,超声总时间42 min,工作时间 2 s、停歇时间3 s)对鹅胸肉进行处理。测定未超声和超声处理的鹅胸肉于4 ℃下放置不同时间(0、6、12、24、 36、48 h)的pH值、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表面微观结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情况、肉品 的热力学性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未经超声处理的鹅胸肉相比,超声处理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肉品pH值升 高,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增大,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显著减小(P<0.05);表面微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肌 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热敏性增大,导致更多肌原纤维蛋白降解,游离肌动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从而显著 改善鹅胸肉的嫩度。因此,超声处理可破坏鹅胸肉肌原纤维的完整结构,缩短宰后肉品成熟所需时间,进一步提高 鹅胸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80.
红心萝卜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探讨了pH值、温度和氧化还原物质对红心萝卜花色苷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红心萝卜中的花色苷由红变褐,在510nm处的特征吸收峰逐渐消失;pH影响花色苷的稳定性,pH3.0时花色苷降解最快;低温能显著保持红心萝卜花色苷的稳定性;氧化剂可显著促进花色苷的降解,花色苷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浅;还原剂对花色苷有保护作用,能延缓花色苷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