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快速检测小麦和大米中辛硫磷残留的快速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乙腈-水的比例和漩涡振荡提取时间。以C_(18)柱(250 mm×4.6 mm, 5μm)为分离色谱柱,以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最佳前处理条件为:乙腈-水的比例为1:2 (V:V),小麦和大米的振荡时间均为8 min。小麦和大米中的辛硫磷在0.02~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2.45×10~4X-5.88×10~2(r~2=0.9996),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2 mg/kg,小麦的辛硫磷加标回收率为80.4%~87.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1.1%~1.8%;大米的辛硫磷加标回收率为80.4%~85.6%, RSD为1.3%~1.9%。结论该方法具有处理快速省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可满足对小麦和大米进行多批次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从古井贡酒窖泥中筛选出了一株高产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的功能菌,编码为GJJN BL0101,结合功能菌的形态学特征、Biolog微生物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菌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其代谢产物3-羟基-2-丁酮为6000mg/L、2,3-丁二醇为30000mg/L。同时我们对该功能菌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功能菌发酵液按一定比例加入出池酒醅进行蒸馏,可大幅提高基酒中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发酵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有机酸是白酒的重要呈味物质,也是香味成分的前驱物质。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浓香型白酒生产大曲和窖泥中分离得到20株细菌,经初筛、复筛、产酸实验得到来自大曲中的芽孢杆菌属产酸较强的2株细菌SJ-7和SJ-5,经放大产酸实验得pH及总酸分别为:4.30、0.95mmol/100mL和4.35、0.89mmol/100mL。利用气相色谱对这两株菌发酵产酸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可发酵产9种有机酸,其中乙酸产量最高,其次为丁酸、庚酸和己酸。  相似文献   
14.
论无蒸煮酒精发酵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文睿 《中国酿造》2001,11(3):26-27
以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将粉碎的谷物在高温下进行蒸煮,或加α-淀粉酶低温蒸煮后糖化、发酵、蒸煮的目的,其一是破坏谷物的组织结构,使淀粉彻底地糊化、液化,以利于液化酶和糖化酶的分解;其二是使醪液进行灭菌,蒸煮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所耗的蒸气,占整个生产过程蒸气消耗的25%-30%。  相似文献   
15.
以皖北地区窖泥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的细菌Paenibacillus wynnii、Paenibacillus tarimensis和Paenibacillus lau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发酵后液体培养基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wynnii和P.lautus的发酵液中分别鉴定出58和39种风味化合物,且以酯类物质为主。P.wynnii和P.lautus的发酵液中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也有较高的相对含量,它们都是白酒中的重要呈香呈味物质; P.tarimensis的发酵液中鉴定出26种风味化合物,主要以具有芳香味的杂环类化合物为主。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浓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形成机制、微生物代谢机理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汤有宏  吴文睿 《中国酿造》2014,(12):121-125
根据窖泥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特点,模拟窖泥的微生态环境以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窖泥微生物各种菌株.结果显示,细菌含有几大类群,表现出高度的细菌多样性.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梭菌属(Clostrid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浓香型白酒中窖泥臭味物质的主要成分,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嗅闻仪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浓香型窖泥和有窖泥臭味的基酒成分进行分析,筛选到基酒中产生窖泥臭味或异味的物质,通过香气重构和缺失验证试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产生窖泥臭味物质主要是三个部分:以含硫化合物引起窖泥臭味;以丁酸、已酸等有机酸引起窖泥臭味;以丁酸、辛酸等与4-甲基苯酚相互作用引起窖泥臭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小麦淀粉生产工艺因素中乳酸、焦亚硫酸钠、α-淀粉酶以及提取工艺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淀粉中乳酸含量达到69.2 mg/kg,峰值黏度、回生值分别降低了42.1%和100%。焦亚硫酸钠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和添加乳酸相似,含量达到3.3 mg/kg时,峰值黏度、回生值分别下降了18.0%和18.9%。小麦淀粉中α-淀粉酶活性达到123.1 U/100mL时,峰值黏度、回生值分别降低了45.7%和97.0%。提取工艺中旋流法和卧螺法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影响差异不明显,但马丁法小麦淀粉谷值黏度、最终黏度明显低于旋流法和卧螺法淀粉。通过对小麦淀粉生产工艺中各因素研究表明,减少杂菌感染产酸,适量添加焦亚硫酸钠以及尽量避免使用α-淀粉酶活性高的新小麦或发芽小麦制粉,有利于解决小麦淀粉在应用中出现的粘连、凝胶强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