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业科学   6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淀粉高粱杂交种晋杂2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杂2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4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SXR-3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属晚熟品种,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倒伏等特点.2008年通过山西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02.
西瓜种子大小形状相关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黏籽西瓜(Citrullus lanatus ssp. mucosospermus)‘PI186490’和普通栽培种西瓜(Citrullus lanatus ssp. vulgaris)‘LSW-177’为亲本,利用F2群体对种子大小和形状的QTL进行分析,构建了1张包含195个CAPS标记,并与染色体一一对应的11个连锁群的西瓜种子相关性状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2 029.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46 cM。共检测到与种子相关性状QTL 23个,分布在连锁群LG1、LG2、LG3、LG5、LG6、LG8和LG11上,LOD值介于2.5208 ~ 36.0847之间,可解释2.2014% ~ 28.8950%的表型变异率。贡献率 > 17%的QTL位点4个,其中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及种子百粒质量各1个。连锁群LG6定位到10个QTL,包含3个种子长度QTL、4个种子宽度QTL、1个种子厚度QTL及2个种子百粒质量QTL,4个贡献率 > 17%的QTL位点全部定位在连锁群LG6上,其中种子宽度和种子百粒质量主效QTL共同定位在标记WⅢ6-503和WⅢ6-502之间。  相似文献   
103.
刺虾虎鱼是西太平洋沿岸的本地物种,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为了准确了解浙江沿海刺虾虎鱼的物种多样性,本文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亚基I (COI) DNA序列对浙江沿岸的刺虾虎鱼进行条形码研究。从获得的30个个体615 bp 的COI DNA序列中,检测出10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33;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的遗传距离得知,刺虾虎鱼种内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3(平均值0.007),刺虾虎鱼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0.158~0.217(平均值0.186),属内种间的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距离(约27倍)。条形码结果显示,浙江沿海30个刺虾虎鱼样本共有7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KF642947-KF642953),都属于斑尾刺虾虎,它们与斑尾复虾虎和矛尾刺虾虎共同形成一个亲缘关系很近的单系群。  相似文献   
104.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相似文献   
105.
简易日光温室葡萄栽培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温室的建造、定植、幼苗管理、扣棚保温、环境管理、温室葡萄栽培的土肥水管理、生长期树体管理、花序和果穗管理及温室葡萄的越冬管理九个方面对简易目光温室葡萄的栽培及管理规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简易日光温室葡萄生产及创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味觉传感器阵列的玉米汁饮料分类辨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快速辨识不同口味的玉米汁饮料,确保同一种饮料质量的均一性,构建了包含12个传感器的味觉传感器阵列。使用代表酸、甜、苦、咸、鲜的呈味物质检测味觉传感器阵列对5种基本味觉辨识的能力。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概率神经网络考察了该阵列对基本味觉的辨识效果,该阵列对基本味觉表现出良好的辨识能力。将该阵列应用于玉米汁饮料的分类辨识中,区分来自不同品牌的9种玉米汁。系统聚类分析表明了同一种玉米汁样本的味觉特征非常接近,可聚合为一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实现数据降维,提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概率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元。试验结果表明:该味觉传感器阵列对不同种玉米汁饮料具有较好的辨识能力,辨识的正确率为95.06%。  相似文献   
107.
汉中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应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汉中市气候特点、农作物生产状况,在具有典型的县区选择典型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通过对汉中市2009—2011年主要农作物秸秆深入系统的调查与评价,得出汉中农作物年平均播种面积42.26万hm2,年平均总产量312.71万t,年平均可利用秸秆资源量为199.59万t,预测在未来5~15年,每年平均有210万t秸秆资源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8.
进行了油菜"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肥料施用量超过N 15.65 kg/666.67 m2,P2O5 5.97 kg/666.67 m2,K2O 3.75 kg/666.67 m2时,油菜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减小。各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N2P2K1。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明确水稻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s,CRK)家族基因对纹枯病菌侵染和植物激素的响应特征,是解析CRK在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功能的重要前期工作。【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水稻45个CRK的系统发育树,并利用qPCR分析了它们对纹枯病菌和对植物激素乙烯(Ethylene,ET)、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K)等的响应特征,以及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水稻CRK家族可分为4个组,在染色体上成簇或紧密分布的CRK大部分来自同一组或同一分支。41个CRK响应纹枯病菌侵染,其中17个响应强烈;结合组织表达模式,发现这17个CRK基因中,CRK15CRK23CRK24CRK26CRK27CRK28CRK29CRK30CRK31CRK33等10个基因在叶鞘和叶片中表达较强,暗示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对纹枯病的抗性;大部分同一分支的两个同源性较高的CRK对纹枯病菌的响应特征类似, 表明这些CRK基因在调控纹枯病抗性上可能存在功能冗余。40个CRK对3种或4种植物激素均有响应,它们对不同激素的响应存在差异性,说明CRK可能广泛参与这些激素介导的防御信号途径;对JA和SA响应相反的有17个,对JA和SA、ET和JA、ET和SA响应类似的分别有21、21、23个。这不仅反映了ET、JA、SA信号途径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也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ET、JA和SA间的交互作用。【结论】鉴定到一些可能参与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的CRK基因,且它们可能在植物激素介导的防御途径中起作用。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CRK在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上的功能提供了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10.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轮作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筛选出农田最佳施肥管理措施,于2015—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施肥设置[有机肥配施磷肥(MP)、有机肥配施氮肥(MN)、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种植作物不施肥(CK)、氮磷钾肥配施(NPK)、氮钾肥配施(NK)、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12%、107%、101%和103%。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以MN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55%、167%、157%和135%。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以MP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843%、833%、929%和93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24%、126%、121%和113%。不同施肥对作物增产有着显著影响,以MNP处理下作物产量增加最为显著,2015—2018年较CK分别提高了81%、337%、320%和239%。不同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可持续性指数(I_(SYI))差异显著,可持续性指数(I_(SYI))最高的是MNP处理,次之是MN处理,而可持续性指数最低的是CK处理。综合研究结果来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补充土壤养分,调节养分释放强度和速率,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养分需求,使作物产量年际间变幅小,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