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准确反映液压减振器在高频激励下的输出特性,基于流体惯性和局部流动损失等因素对阻尼液流动的影响规律,结合高频激励下减振器阻尼间隙内的流动特征,建立能够准确反映液压减振器高频动态特性的动力学模型,对液压减振器产生的阻尼力进行理论预测研究.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均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2.
93.
针对传统内燃机故障诊断系统采用ISA、PCI插卡等固定方式对曲轴角振动信号进行采集,操作复杂,携带不方便等缺点,提出一种便携移动式角振动信号采集方式。根据内燃机角振动诊断理论最新成果,对曲轴角振动信号的测量原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51单片机技术,基于USB开发了便携式曲轴角振动信号采集仪器,并对其原理、硬件结构、软件流程进行了介绍。仪器性能稳定、精度高、操作简便,经厂家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4.
密集模态分离及其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密集模态参数识别精度差的问题,分析造成识别精度低的原因.根据影响模态混叠程度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两大因素,定义衡量模态间混叠程度的模态密集度因子.基于化多模态参数识别问题为单模态参数识别问题的思想,提出加逆衰减指数窗与带通滤波相结合的密集模态分离方法,先将各模态近似提取出来,再用时频分析方法识别模态参数.研究相关处理去噪方法,理论证明小阻尼情况下相关处理去噪的模态参数不变性.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5.
试验检测公司作为监督工程建筑的权威单位,对外需要出具真实有效的试验报告,对内更要制定自己的管理体系,好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在市场效应,才能更加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GB/T 19001-2008idt 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质量手册,是建立、实施并保持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96.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和无功补偿,是提高供电质量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文章仔细讨论了无功功率的概念和产生,详细阐述了无功功率补偿概念,并认真探讨了几种无功补偿技术.文章对于人们了解无功功率,了解无功补偿和改善功率因数,以及提高供电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某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振动噪声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转动方向盘时会产生异响,影响乘坐人员的舒适性.针对该现泉,对该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振动噪声测试,用MATLAB自编程序将测得的噪声信号分频段还原为声音,初步主观判断异响频段,并进一步对振动噪声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以分析产生异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
针对重型运输液压模块挂车的合理装载方案设计与静动态响应分析,运用ANSYS与ADAMS之间接口,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把车架看为柔性体。将振动测试实验与仿真计算进行校验,结果表明:仿真计算得到的频谱规律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所建立模型是合理的。由液压悬挂系统的支撑方式与鞍座支架数量及其位置而分为多种装载方案,根据车架有限元静态分析结果,鞍座支架数量为3的装载方案能够满足车架强度要求,且可减少支架数量。考虑挂车在不同路面等级与车速下的运行工况及液压悬挂系统支撑方式,对已选择装载方案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分析各因素对挂车动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针对出口内燃动车动力包的双层隔振问题,根据双层隔振系统的结构参数,建立双层隔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模态计算,掌握了系统的频率特性。根据柴油机组激振力的频率特性,定量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模态匹配分析。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谐响应计算,准确判断构架和机组是否发生共振,验证模特匹配的合理性。施加怠速工况下的各个激振力,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强迫振动计算,计算双层隔振系统的振动烈度和传递率。结果表明: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良好,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