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7种丛生竹竹材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属17种丛生竹竹材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竹种的内部解剖构造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维管束的形态及密度供试竹种中竹杆维管束类型主要有紧腰型和断腰型两大类,其中断腰型又可细分为花竹亚型、信宜石竹亚型,黄麻竹亚型和大琴丝竹亚型。通过对竹材内部解剖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用途竹种的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竹子分类,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2.
蜡梅科9种叶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蜡酶科9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及节部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蜡梅科叶片结构各种之间差别小,节部为具2侧迹的单隙类型;从叶柄侧迹数量看,支持蜡酶科原分为夏蜡酶属(Calycanthus Linn.)和蜡酶属(Chimonanthus Lindl.)两个属;而油细胞的分布与密度可以将蜡酶属分为无油细胞的蜡酶和西南蜡酶,及含有油细胞的柳叶蜡酶、山蜡酶、浙江蜡酶和突托蜡酶两类群。对浙江蜡酶、突酶蜡酶、柳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中国古籍的考察,发现中国古代嫁接技法的产生可能是受到自然界中“连理枝”现象的启发。嫁接技法应用到生产中的年代不晚于西汉(前206-公元25);古人主要将嫁接技法应用在缩短生产周期,保持物种特异性状和扩大繁殖系数上;古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嫁接“四法”和“六法”,发现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嫁接时间和嫁接技巧等因素影响着嫁接成活率,提出“气”和“液”的概念来解释嫁接成活机理,并在总结大量远缘嫁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嫁接容易成活的观点。参18  相似文献   
84.
山核桃优树采穗圃构建及生长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化香为砧木,以120株初选优树枝条为接穗构建山核桃采穗圃,嫁接1年后,按砧木不同直径等级统计其生长量、成活率、分枝数等;并根据不同采穗时间和嫁接时天气情况统计嫁接成活率.结果表明:砧木直径不同接穗的高生长与粗生长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砧木直径>8.1 cm,接穗高生长最快(平均年生长量为12.08±27.26 cm)、直径最大(平均为1.52±0.26 cm);砧木直径为2.1~4.0 cm,接穗的成活率最高,达61.40±11.87%,砧木直径<2.0,接穗成活率及各项生长量指标均最低;选择适宜的砧木和嫁接时机能提高嫁接成活率,快速构建采穗圃.  相似文献   
85.
腊梅科叶表皮的特征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腊梅科2属10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及气孔器的特征。发现腊梅科植物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为平无波纹,浅波纹或深波纹;外切向壁为平滑,短条状,芒状或瘤状。角质纹饰有条状,波条状,穴状,小丘状,小丘状中间具鳞盘的网状,小丘状之间镶嵌凹穴和小丘状到条状。腊质纹饰有平滑无腊质纹饰,芒状和颗粒状纹饰。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皆为平列型。多数特征表现出种间差异,可以提供分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86.
以NaCl作为渗透胁迫剂研究耐盐植物芙蓉菊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生理响应,测定新梢生长量、新根数以及Na /K 、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Na /K 、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呈阶梯状上升,长期胁迫(30 d)较短期胁迫(10 d)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芙蓉菊生长表现良好;(2)Na 、K 、Cl-无机离子以及游离脯氨酸芙蓉菊短期胁迫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3)叶绿素含量增加是盐生植物适应的一种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87.
杉木种子园球果的出籽率和饱粒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不同无性系的结果量、球果生物学性状和环境因子对出籽率和饱粒率的影响已被观察,高出籽率与果型和果的大小无关,而与可育种鳞数,种子数和千粒重有关。良好光照和充分授粉能提高出籽率和饱粒率,减少空瘪涩粒,11月中旬采收的球果较之10月中下旬的出籽率和千粒重增加,1995年,横畈杉木1.5代10年生种子园获得丰收,球果出籽率为6.2%,饱粒率达62.0%。  相似文献   
88.
雷竹地下鞭侧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了雷竹 (Phyllostachyspraecox)地下鞭侧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在 1a生鞭中生长促进激素 (IAA ,ZT ,iPA)具相似的月波动规律 ,而与ABA变化规律相反 ;未覆盖 1a生鞭梢部侧芽的生长促进激素 3月份快速增长 ,比其基部侧芽早 1个月形成高峰值 ;覆盖后 1a生鞭基部侧芽同样比对照基部早 1个月形成生长促进激素。 7月份 ,ZT、iPA在 1a生鞭侧芽内含量较低 ,IAA则相对较高 ,ABA在鞭基部侧芽具较高的含量 ,而在鞭梢部具较低的含量。因此 ,生长素 脱落酸与芽的萌动有关 ,产鞭与产笋则与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有关。并探讨了覆盖提早出笋的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89.
利用RACE方法,在山核桃嫁接过程中扩增出山核桃水通道蛋白同源基因CcPIP。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预测该序列编码294个氨基酸,具有6个跨膜区,有MIP家族信号序列和高等植物PIP高度保守序列。通过NCBI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葡萄、菜豆等物种的水通道蛋白基因同源性达到99%。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CcPIP基因在芽中的表达量最低,其次是雄花序,果实,幼叶和茎,而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山核桃嫁接前后,CcPIP基因在接穗中表达趋势和在砧木中的表达一致。CcPIP基因的表达量在山核桃嫁接前砧木和接穗中都有强烈表达,但在嫁接后3 d急剧下降,分别在砧木和接穗中下降了5倍和2倍。在随后的11 d里,CcPIP基因的表达量在砧木和接穗中开始上升,至嫁接后14 d基因的转录水平比嫁接后3 d分别增加了7倍和4倍。该CcPIP基因参与山核桃嫁接成活的水分运输过程中起到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正>大别山山核桃(Carya dabieshanensin M.C Liu Z.J.Li)具有果大、壳薄、出仁率和含油率高等特点,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山区的安徽金寨县、霍山县,湖北罗田县和河南商城县,群体分化明显,遗传变异丰富。在对大别山山核桃资源调查收集的基础上,经过10余年的筛选鉴定,选育出丰产性能好的新品种‘皖金2号’。母树从安徽省金寨县吴店镇菜河村大别山山核桃实生群体中选出,树龄约80年。1999年初选为优株,2002年复选。2003—2012年对其进行嫁接并在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闻家店、大峡谷、麒麟河等地以大别山山核桃实生苗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