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徐坚  岳鹏  顾艳红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015-2016
将沼液、猪粪、腐熟剂与水稻秸秆进行混合堆沤,并以秸秆直接还田和不还田作为对照,研究秸秆堆沤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秸秆堆沤能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秸秆加沼液堆沤和秸秆加猪粪堆沤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秸秆不还田的处理显著增加了31.24%和33.49%。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23.
2016至2017年开展了饲用毯苗移栽油菜(Brassica napus)田间试验,设5个移栽期(10月10日至30日,每5 d移栽),分析了生育性状、饲草产量和主要营养含量,旨在明确稻茬毯苗油菜的饲用特性及其适宜的移栽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油菜苗期至终花期饲草产量迅速增加,青角期产量趋于平稳而粗蛋白含量下降。移栽期推迟明显抑制了苗期叶龄、根颈粗和花期株高。与最晚移栽(10月25和30日)相比,10月10日、15日和20日移栽可提高终花期和青角期饲草产量和花期粗蛋白含量,但10月10日下青角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移栽处理(P 0.05)。青角期饲草产量与二次分枝数、根颈粗、一次分枝数和冬前有效叶片数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兼顾油菜饲草产量、营养价值及后期贮藏等,长江三角洲带饲用毯苗油菜适宜栽期为10月15至20日,适宜收获期为终花期至青角期前。  相似文献   
24.
在施肥总量完全一致的条件下,研究有机、无机肥料不同配比对微型结球白菜生长、产量、产值以及营养品质的综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或单施无机化肥均比有机、无机肥料混配施用效果差;采用有机:无机=2:1处理的综合效果表现最好,其产量、净产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41.946 t/hm2、7.93万元/hm2、40.2g/kg、3.8 g/g;粗纤维含量最低(93.4 mg/kg),维生素C(274.7 mg/kg)、硝酸盐(746.8 mg/kg)舍量中等.  相似文献   
25.
微型结球白菜又称娃娃菜、嫩芽菜,近年来在宾馆饭店及超市非常热销[1~2].温州地区自2004年开始引种微型结球白菜,现已形成一定的栽培面积,但栽培季节和产品供应期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春季市场上产品供应量少、价格高.  相似文献   
26.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栽培小白菜效果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防虫网纱在6m×30m大棚上全程覆盖栽培小白菜具有抵御暴雨、防病防虫,增加产量等作用;其效果与防虫网目数有关,据试验,生产上以22目较为理想。覆盖防虫网后,小白菜收获期比露地推迟5 ̄7d。  相似文献   
27.
鸭的基因组序列虽已释放,但其基因组信息,尤其是转录组信息仍需进一步开发。文章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了鸭的腹部脂肪组织转录组特征。共获得203 200 984个高质量测序数据,鉴定出18 464个基因表达(RPKM≥1),其中96.9%的基因RPKM值小于1 000。15 070个基因发生了可变剪切,剪切次数为35 913次。统计可变剪切类型发现,内含子保留所占比例最低,占所有可变剪切类型的1.17%,而第一外显子可变剪切、末端外显子可变剪切、外显子跳跃依次是3种比例最高的可变剪切类型,比例分别为45.92%, 43.67%和6.23%。此外,利用这批转录组数据共检测出229 276个SNPs,其中转换是最主要的突变类型,占所有SNPs的73.28%。对SNP所在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O)发现,这些基因涉及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3大功能类别中广泛的生物功能,表明该研究开发的SNPs较为全面;通路分析(KEGG)发现,SNPs所在基因除了富集于脂类、能量代谢相关通路,更多的基因则富集于癌症、免疫以及内分泌系统相关的通路上,表明脂肪组织除了是能量储备组织,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内分泌组织。这些数据拓展了鸭的遗传信息,建立的SNPs数据库将有助于鸭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功能基因定位。与癌症、免疫相关的SNPs可为癌症及免疫学研究提供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8.
试验建立了草莓、葡萄和苹果中5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硫菌灵和苯菌灵)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上清液直接用0.1%甲酸溶液稀释40倍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外标法定量。各峰面积与样品浓度在2×10-5~0.075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0.999。添加浓度0.01~5.0 mg·kg-1,5种杀菌剂的平均添加回收率75.0%~95.0%,变异系数2.0%~5.0%。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硫菌灵和苯菌灵在实际样品的定量限分别为0.005,0.002,0.01,0.01和0.005 mg·kg-1。  相似文献   
29.
浙江温州市近郊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约1200hm2,其中大棚栽培面积约666.7hm2,露地蔬菜主要栽培有十字花科、葱蒜类、豆类和绿叶蔬菜类(芹菜、菠菜、生菜为主),大棚蔬菜主要栽培有茄果类(番茄、  相似文献   
30.
南方蔬菜大棚冬季防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数度遭遇"冷冬",湿度高更加剧了寒冷,使大棚蔬菜受到严重的低温冻害威胁.在低温、高湿、寡照的条件下,蔬菜不仅容易遭受冻害,生长受阻,而且容易感染病虫害,使蔬菜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南方地区温度在0℃以下的时间很少,蔬菜种植户缺少大棚保温防寒意识和技术指导,导致蔬菜受到冻害、冷害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造成种植的越冬大棚蔬菜减产甚至绝收[1].受此影响,蔬菜无法按计划生产并上市,导致蔬菜市场供应极度紧张,价格出现大幅波动.针对此种情况,根据近几年对大棚防冻技术的研究,结合南方气候和蔬菜生产特点,总结出一系列南方蔬菜大棚防冻措施,以期为南方蔬菜大棚种植户提供参考,确保越冬蔬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