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业科学   3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为探究污泥堆肥演变规律并优化污泥气流膜堆肥工艺参数,以园林垃圾和玉米秸秆作为辅料,通过对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可溶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等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辅料配比、3档通风速率对气流膜堆肥过程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堆体相比,在辅料配比为7∶3∶1 (污泥∶园林垃圾∶玉米秸秆)、通气速率为0.9 m3·h-1的条件下,堆体总氮含量相对上升了9.65%,腐植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相对百分含量增加了76.62%,此条件下堆体内氮素向稳定的可利用含氮物质中迁移最多,堆肥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辅料添加量越大,高温阶段持续越长,无害化处理效果越好,但腐熟效果不佳;通风速率对堆肥过程中氮素的稳定化转移影响较大,合适的通风速率能使氮素向有利的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82.
基于藤Copula多维联合分布的CMIP5多模式降雨综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MIP5中不同GCM模式对降雨的模拟能力不同,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文采用藤Copula技术构建不同GCM模式降雨与实测降雨间的多维联合分布模型,推求以模式降雨为条件的实测降雨的条件分布函数,并据此对多模式降雨进行综合,以提高其模拟与预估精度。以梧州站以上流域1961-2005年面雨量为例开展了示例研究。首先利用泰勒图从12个GCM模式中优选了6个综合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随后采用C藤和D藤Copula分别建立了实测降雨与6个模式模拟降雨间的联合分布,并基于AIC、BIC和对数似然值指标,优选出C藤Copula作为多模式降雨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使用C藤Copula方法得到的多模式综合降雨,其精度高于任一单模式,亦优于多模式的集合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3.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灌浆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抗旱性不同的西农979(干旱敏感型)和长旱343(抗旱型)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水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灌浆期干旱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品种籽粒灌浆对干旱的响应不同,相比较于对照(正常水分处理,灌浆期土壤水势保持在-20~-30kPa,T1),重度干旱胁迫(灌浆期土壤水势保持在-70~-80kPa,T3)显著降低西农979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粒质量,且对弱势粒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强势粒,而重度干旱胁迫仅降低长旱343弱势粒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粒质量,对其强势粒籽粒灌浆无显著影响。与重度干旱不同,中度干旱(灌浆期土壤水势保持在-40~-50kPa,T2)显著促进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加籽粒质量。激素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干旱对长旱343强势粒IAA、Z+ZR、ABA和GAs的质量分数变化均无显著影响,对于长旱343弱势粒和西农979强、弱势粒,中度干旱胁迫显著提高IAA、Z+ZR和ABA的质量分数,降低GAs的质量分数,而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IAA和Z+ZR的质量分数,提高ABA和GAs的质量分数。说明,小麦弱势粒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强于强势粒,适度干旱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而重度干旱对小麦籽粒灌浆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与多种内源激素的变化有关,不是通过某一种激素调节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184.
将镧氧化物的纳米颗粒通过浸渍、负载、炭化等流程负载到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Biochar)表面,得到了对水体中As(Ⅴ)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载镧生物炭(La-biochar).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制备所得La-biochar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初始pH值和初始As(Ⅴ)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La-biochar对As(Ⅴ)的去除效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优吸附剂投加量为2.0 g·L-1;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数据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并且吸附能力随着初始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主要归结为复杂的离子交换过程.研究表明,La-biochar是一种高效的除砷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5.
明确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后续人工饲料的改进提供借鉴。以4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A、B、C、D)和1组对照组饲喂七星瓢虫成虫,并对其寿命、取食、交配和产卵能力进行研究。4组人工饲料的区别主要是昆虫蛋白来源的不同,人工饲料A为黄粉虫蛹,人工饲料B为蜂蛹,人工饲料C为蚕蛹,人工饲料D也为蜂蛹。人工饲料D为干粉饲料,其他3组都为糊状饲料,对照组以豆蚜饲喂。与对照组相比,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60天后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人工饲料D存活率最高。人工饲料A和人工饲料D有产卵现象,但显著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A饲喂的成虫孵化率高于对照组。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取食频次和交配频次都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成虫的交配频次略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D饲喂七星瓢虫成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挖掘新的稻米品质性状QTL并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稻米品质。【方法】利用构建的一套以籼稻香型恢复系昌恢121为背景亲本,以优质粳稻越光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对稻米品质性状进行QTL检测及稳定性分析。【结果】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44个QTL,其中6个QTL能在多个环境下被检测到;第2、3、5、6和10染色体上存在多效QTL簇,对稻米品质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第1、6和12染色体上7个QTL能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结论】第1染色体RM3143-RM1117区间qPGWC1和第12染色体RM3331-RM5479区间qPaT12是两个新的稳定表达QTL。  相似文献   
187.
基于某轻卡整车热管理项目,对整车进行了热管理模拟分析。利用换热器模型以及体积热源模型分别模拟散热器以及中冷器。模拟结果显示,利用两种模型在整体上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散热器以及中冷器在散热量、压降分布以及进出口的质量流量分布。换热器模型能准确模拟出散热器、中冷器表面的温度分布及散热器和中冷器进出水室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88.
交配对昆虫的繁衍至关重要,决定了昆虫种群的发展趋势。半翅目盲蝽科昆虫具有繁殖快,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等特点,使其容易暴发难以防控,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本文针对盲蝽的交配行为进行综述,系统阐明了盲蝽科不同物种间交配特征、交配高峰、交配节律以及交配次数的差异,并对盲蝽科昆虫存在的多次交配行为和交配后抑制现象及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论述了抑性欲素对盲蝽科昆虫交配后行为的调控。通过以上论述,为针对盲蝽交配行为开发新型交配干扰剂并用于盲蝽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9.
以7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分析雨养、补充灌溉(滴灌)2种水分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与生理特性变化,明确不同品种(系)适应性,以期为选择适宜于不同水分条件的彩色马铃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品系CQB1540和CQP1505的产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补充灌溉条件下铃田红彩和CQB1508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高,CQB1540、CQP1514次之;铃田红彩、CQB1540的单薯质量较高,CQB1508单株块茎数较高。因此,品系CQP1505在旱地条件下适应性较好,产量高;品种(系)铃田红彩、CQB1508在水地适应性好,产量高;而品系CQB1540既适宜于水地,也适宜于旱地,表现出较好的水分适应性。对不同品种生理特性的研究发现,雨养条件下,品系CQB1540、CQP1505与其余品种相比,叶片绝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3个时期均处于中等较低水平。补充灌溉条件下产量较高的品种(系)铃田红彩、CQB1508、CQB1540与其余品种相比,叶片绝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OD活性在3个时期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而MDA质量摩尔浓度在3个时期均处于较低水平。综合产量与生理特性研究结果可见,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产量相对较高的彩色马铃薯品种主要通过较高的叶片绝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OD活性以及较低水平的MDA质量摩尔浓度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0.
以矾根"草莓漩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对高温环境条件的耐受能力。研究结果显示,高温胁迫限制了矾根"草莓漩涡"株高、冠幅的增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效率。高温环境条件下,草莓漩涡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现象,O■、H_2O_2和MDA含量持续增高,SOD、CAT和POD活性快速增高后缓慢降低。结论:一定时间和温度范围的高温胁迫会导致矾根"草莓漩涡"生长受限,但不会造成其死亡。矾根"草莓漩涡"对重庆夏季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通过自身生长、生理调节来应对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