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有助于遏止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实现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广西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划分为4个集约利用梯度区。从整体上说,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应加大对城市土地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2.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玲玲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22-9826
以贵港市为研究区域,从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对贵港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限制农业、工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的生态承载力约束因子,进而对贵港农业、工业发展进行空间布局,并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4.
早泄是临床常见的男性疾病,常与其他男性疾病(如勃起功能障碍,遗精病)并发,发病率仅次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而在治疗方面却颇为困难。谭新华教授对早泄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证候分型、治法方药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心得,认为早泄之为病,其本在肾,制在肝,源在心,与肺脾相关,故早泄当从五脏论治。  相似文献   
115.
钾对不同早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在钾胁迫和供钾充足条件下产量及对钾素的吸收利用,为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合理施钾提供科学依据。以13个早稻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生育期生物量、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钾含量,计算钾的吸收量。结果表明:13个早稻品种不施钾处理的产量变幅为5080.0~6653.3 kg/hm2,平均为6214.4 kg/hm2,变异系数为6.73%。施钾处理增产量变幅为-80~1646.66 kg/hm2,平均增产量为716.41 kg/hm2,变异系数为59.62%。不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89.8~154.2 kg/hm2,平均为116.4 kg/hm2,变异系数为15.3%。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124.1~193.1 kg/hm2,平均为157.0 kg/hm2,变异系数为12.6%。‘湘早籼32号’的增产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达到24.44%,‘陵两优211’和‘中早39’的增产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分别为1.47%和-1.23%。供试的13个品种早稻中,‘湘早籼32号’为钾素敏感型品种,施钾能使该品种早稻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陵两优211’和‘中早39’为低钾耐受型品种,施钾对这2个品种早稻增产潜力不大,在种植期间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6.
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红壤双季稻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81―2012年)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双季稻集约化种植下水稻产量、作物吸钾量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增加水稻稻谷和稻草的产量;水稻从土壤中的吸钾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年平均吸钾量顺序为NPK+RS(施氮磷钾化肥+稻草)NPK(施氮磷钾化肥)NP+RS(施氮磷化肥+稻草)CK(不施任何肥料)NP(施氮磷化肥);长期不施用或施用不足量钾肥(CK、NP、NP+RS)会导致耕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数量的亏缺。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不仅有利于土壤伊利石含量的增加,而且有利于晶格不良伊利石向晶格良好伊利石的方向发展;施钾能增加土壤黏粒中的游离伊利石和伊利石的含量,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会使土壤黏粒中的蛭石向伊利石转化。土壤钾素的容量-强度(Q/I)曲线参数可以解释长期施用钾肥和稻草处理土壤供钾能力强是由于这些处理的活性钾(-ΔK°)量高、专性吸附钾位(Kx)多、有效钾强度(AReK)强、紧吸持K+量多,而潜在缓冲容量(PBCK)、吉布斯自由能(-ΔG)和阳离子交换系数(KG)较长期不施钾肥处理低。综上,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和稻草还田不仅能提高水稻高产、稳产的能力,而且对促进水稻对钾的吸收量、增强土壤的钾吸持能力、保持农田钾素平衡以及提高土壤供钾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采用乙醇发酵去除酶法合成α-熊果苷反应液中大部分糖类杂质,以活性炭纤维吸附分离α-熊果苷,选择甲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结晶精制。结果表明,50%乙醇溶液洗脱部分α-熊果苷含量最高,此部分经甲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反复重结晶精制,可制备得到α-熊果苷无色针状结晶,HPLC检测纯度达到99%以上,收率达到80%。该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高、重复性好,适合大规模制备高纯度α-熊果苷。  相似文献   
118.
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质量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活性组分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变化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影响显著。绿肥的种植与利用不仅能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促进作物增产;而且可增加土壤的有机物料输入,实现固定土壤碳素的目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绿肥的发展历史和生产现状出发,综述了绿肥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绿肥科研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9.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3个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015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与喀斯特地貌类型区一致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平原,中等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谷地,低承载区分布在峰丛洼地。  相似文献   
120.
以贵港市为例,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选取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18个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贵港市及其各县区进行了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定量评估。得出结论:2009~2016年贵港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上升,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得到缓解;前期影响贵港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是土地经济环境子系统,后期土地自然环境子系统障碍度增大,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贵港市各县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走向与贵港市一致,但发展状况差异明显,差距逐渐增大;2009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分别是港南区和覃塘区,最差均为港北区。最后,基于贵港市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