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23篇
  免费   4680篇
  国内免费   2305篇
医药卫生   50008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614篇
  2022年   1489篇
  2021年   1880篇
  2020年   1620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860篇
  2017年   1213篇
  2016年   899篇
  2015年   1807篇
  2014年   2292篇
  2013年   2923篇
  2012年   4208篇
  2011年   4389篇
  2010年   3982篇
  2009年   3486篇
  2008年   3410篇
  2007年   3280篇
  2006年   2787篇
  2005年   2136篇
  2004年   1557篇
  2003年   1225篇
  2002年   938篇
  2001年   834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患者,女,57岁。躯干部白色丘疹3年。本例皮肤镜表现独特之处在偏振光浸润模式下与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不同,由于色素减退,皮沟与皮嵴表现为浅褐色背景下放射状分布亮白色线状条纹,呈珊瑚样结构。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裸鼠鼻咽癌转移模型并探讨 E-选择素(ELAM-1)与鼻咽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鼻咽癌5-8F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左后肢爪垫,观察裸鼠状态、成瘤情况并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长短径;采用连续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瘤及转移情况,将16只人鼻咽癌荷瘤裸鼠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组织中ELAM-1的表达。 结果 16只裸鼠均成瘤,成瘤率为100.0%,其中10只裸鼠出现转移瘤,转移率为62.5%。建模前,两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3±0.56)g vs (14.62±0.30) g,t=1.026,P=0.071]。建模后4~7周,裸鼠瘤体体积呈指数增长,且转移组移植瘤增长速度较非转移组快,非转移组裸鼠瘤体体积小于转移组[(198.91 ± 163.29) mm3 vs (268.76 ±174.31) mm3t=4.376,P=0.005]。ELAM-1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中的表达均为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转移组移植瘤光密度值高于非转移组(0.4497±0.0705 vs 0.0435±0.0082,t=4.388,P=0.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稳定性好、移率高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且ELAM-1在裸鼠移植瘤中高表达,可促进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续筋接骨方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续筋接骨方联合正骨后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正骨后小夹板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血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疗效判定。结果干预前,2组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钙、磷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β-CTX、PINP、骨特异性ALP水平、钙、磷及骨密度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评分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筋接骨方可以改善骨折患者骨代谢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鼻咽部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NE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9.4岁,病理类型均为小细胞型NEC。光镜下可见较小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和梭形,核深染,胞浆少,核浆比例高,伴有较明显的病理性核分裂象,染色质细腻。免疫表型:CgA、Syn、CD56和EBERs阳性或部分阳性者分别有6例、10例、9例和3例。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5例,分期不详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和(或)化疗,至随访结束存活者9例,死亡3例。结论 鼻咽部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上较少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病理类型以小细胞型为主,易出现颈部淋巴转移,就诊时大部分已处中晚期,治疗以放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克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全长基因。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闪的大片段,再结合RACE技术分别得到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3’端和5’端,将3部分序列拼接后获得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结果 成功克隆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DQ092331。结论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为进一步表达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912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差异因素。结果非感染 770例,颅内感染142例(15.6%)。感染类型有无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及脑室积脓、脑脓肿、硬膜下腔积脓、术区皮下或(和)骨瓣下化脓或合并骨髓炎、切口感染。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27.5%。颅脑外伤术后感染与高温季节、高龄、重度以上损伤、短期内两次以上手术、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 (>5 h)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颅底与后颅凹手术、脑室外引流、皮下或硬膜外积液以及急诊手术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冈素的易感患者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27.
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合理手术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病例资料。按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脱位16例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或三叶草钢板内固定,三部分骨折脱位11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修补撕裂的肩袖及关节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12~59个月,平均29个月。疗效评价标准参照Constant-Murley评定方法,优良率达85.2%。结论对于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保护局部血运甚为重要,术中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合理选择简单有效的内固定、充分保护软组织及修复肩袖等原则的应用对于术后功能恢复及预防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8.
Objective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aVR in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acut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Valsartan)对伴大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200μg/min,均伴高血压,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分组比较应用缬沙坦(80mg/d)或贝那普利(10mg/d)治疗8周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UAER、HbA1c、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24hUAER分别由703.2±987.9μg/min降至664.2±970.6μg/min(P<0.01)和由778.6±1005.0降至734.9±996.0μg/min(P<0.01)。二者疗效相似,且均与血压变化不相关。结论:AT1Ra缬沙坦可以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其肾脏保护作用除了与降血压有关,还有不依赖降压效应的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30.
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16例,脊索瘤7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转移瘤3例,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1d行肿瘤血管造影并用明胶海绵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与对照组(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骨盆肿瘤切除术)比较,观察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各种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骨盆肿瘤切除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比较,除术中出血量外(P〉0.05),手术、住院、术后下床及伤口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可能对患者的性功能、排便功能等存在着不良的影响。[结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骨盆肿瘤切除术可大大缩短手术、住院、术后下床、伤口愈合时间,且能更好地保护盆腔内外各组织器官的血运,从而避免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