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行磁共振全身弥散扫描患者10例,设置10个原发灶观察区及110个转移灶观察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及反窗,获得三维的磁共振全身弥散图像。阳性区域与常规CT和/或MRI的检查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对肿瘤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灶及骨转移灶的诊断效果与常规CT和/或MRI一致性良好;而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对实质性脏器转移灶的诊断效果较常规CT和/或MRI稍低,但差异无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对全身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原发灶及淋巴结与骨转移灶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DXM)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MP冲击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每周2次,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及CSF细胞学检查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2周;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及影像检查证实的40例新生儿HIE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横轴面T1WI、T2WI、SWI扫描。比较各序列对新生儿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及表现,评价SWI在检查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SWI总检出病灶164个,明显高于T1WI和T2WI检出的病灶数,且病灶边界显示更加清晰,可以发现更多、更小的病灶。在SWI图像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明显低信号。结论SWI对新生儿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检出更多、更小病灶,且病灶显示更加清晰,可作为新生儿HIE检查的常规。  相似文献   
14.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同时或几乎同时(48h内)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脑出血,其起病急,病死率高。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AMCH患者4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新生儿头颅CT成像最佳低管电流,保证图像质量。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头颅成像管电流分别为标准组250mAs,低剂量组为150mAs、100mAs和75mAs。将各低剂量组图像与标准组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各组ED平均值,及各低剂量组ED减少的百分比。结果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各低剂量组ED分别降低了41.59%、60%和70%;低剂量组150mAs和100mAs图像质量与标准组无差别,75mAs组图像质量略有降低,但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应用75mAs管电流进行新生儿头颅成像,有效剂量显著降低,并获得了诊断所需的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降低手术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对64例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年龄、并发症等是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因素。 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时间,微创清除血肿,防止血肿扩大,预防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DXM)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MP冲击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每周2次,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及CSF细胞学检查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2周;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体感诱发电位 (SEP)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大面积脑梗塞 5 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 ;亚低温组即施亚低温治疗 ,将患者肛温控制在 3 4℃~ 3 5℃ ,持续 4 8h,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后第 8天对两组进行 GCS疗效和 SEP评估 ,6个月后进行 GOS预后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经治疗后 ,GCS评分及 SEP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均 P<0 .0 5 ) ;随访 6个月时亚低温组 GOS预后评估也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亚低温能有效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异常 SEP指标 ,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亚低温治疗脑缺血缺氧和脑外伤的实验研究十分活跃,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1]。1998年Schwab[2]等首次应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患者,结果显示亚低温能降低脑梗死后早期高颅压。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均显示亚低温治疗对脑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小鼠脑缺氧后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重复低氧暴露制备小鼠脑缺氧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氧 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经硫辛酸处理后对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氧后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硫辛酸可显著抑制脑缺氧后c-fos蛋白表达.[结论]硫辛酸可以抑制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