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三带喙库蚊为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该蚊在滞育越冬期间需要脂肪提供能量,因此,探讨其生殖滞育与脂肪酸变化的关系对解释滞育越冬现象及其机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等于1986年10月  相似文献   
52.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区分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来自北京、广州、成都、上海和日本的冲绳及长乐寺6个不同地理株的12只雄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 RAPE—PCR。结果 UPGMA法构建的系统聚类图表明,12只白纹伊蚊可归为明显不同的两个组,不同地理株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结论 用RAPD法可以区分不同地理株的白纹伊蚊。  相似文献   
53.
目的:多侧面深入了解溴氰菊酯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冲击式测试法(即药物与细胞接触时间有限,24小时),动态观察溴氰菊酯(浓度在40μg/ml以下)对C6/3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低浓度溴氰菊酯(10μg/ml)对C6/36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较高浓度溴氰菊酯(20μg/ml、40μg/ml)则对C6/36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去除药物作用后,受抑制的细胞又重新恢复生长、分裂。结论: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告1987年2~5月与1988年2~4月在江苏无锡、扬州与上海奉贤等地对三带喙库蚊越冬后发生规律及其生理年龄组成的调查结果。该蚊在无锡,上海于3月份出现,4月中旬明显增加。2月当气温高于11℃时,在畜棚可诱捕到个别成蚊。幼虫于4月下旬出现,新蚊于4月底与5月上旬出现。扬州所捕蚊时间比无锡、上海晚约一个月。早期所捕蚊为未产卵蚊,受精率为98%;翅鳞与胸悬骨测试表明,该蚊为高龄蚊,发育蚊占94%,吸血蚊表现为生殖营养协调。二氧化碳对早期蚊诱捕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媒介蚊虫化学防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蚊虫不仅吸血骚扰,有些种类更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媒介。我国已知的蚊媒病就有疟疾、淋巴丝虫病、登革/登革出血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国外尚有黄热、东马脑炎(Easten equine encephalitis)、西马脑炎(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委内瑞拉马脑炎(Venezulan-equine encephalitis)、罗斯河热(Ross River fever)、西尼罗脑炎(West Nile encephalitis)等虫媒病毒病。媒介防治是控制这类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6.
57.
用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浓度,分别浸泡纱布、接触药面、点滴处理成蚊以及处理幼虫后,观察对成蚊吸血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溴氰菊酯浸泡纱布、点滴处理成蚊,对其吸血活动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成蚊死亡率与处理剂量成正比,而吸血率与所用剂量成反比。接触药面及处理幼虫,对成蚊、幼虫的死亡率与用药量成正比,但对吸血率影响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58.
蚊虫的综合防制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防制是预防和控制各种蚊媒病的重要环节。然而要搞好这一工作,不仅需要选择适当的防制方法,而且必须结合本国实际,采取正确的防制方针或策略。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由于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高效杀虫剂的广泛应用,蚊虫防制有了较大进展,于是化学灭蚊几乎替代了其它防制手段。但是事实证明,单靠使用杀虫剂并不能完全解决蚊虫防制问题,而且随着这类杀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人帐诱捕法进行了十次通宵观察,结果表明,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eniorhynchus)系典型的黄昏活动型蚊种,一般只在日落后一小时内有一个刺叮活动高峰。在一个月中,随着月相的周期性改变,三带喙库蚊的刺叮活动曲线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与此相应的是,虽然总的来看黎明前活动的蚊虫的经产率明显地高于黄昏高峰时活动的种群,但在月望前后,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
1988年10月至1990年7月.在汀迈县登革热流行区福山地区建立防制试点,通过健全组织、开展卫生宣教、推行登革热预防保偿方法,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媒介防制活动,使当地埃及伊蚊布雷图指数从灭前的55.88降至1.44,成蚊密度也降至1只/人工小时以下。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前海南实际的媒介控制经验。1992~1994年在50个重点乡镇推广,亦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