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侧颅底区导航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应用于神经外科的神经导航系统已比较成熟 ,并在各种神经外科手术中广泛运用 [1] 。但由于侧颅底解剖结构复杂、细微 ,导航精确度要求更高 ,使得神经导航系统在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受限[2 ,3 ] 。因此 ,我们采用侧颅底表面骨性解剖标志作为基准点与CT图像进行配准 ,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并在头颅标本上模拟颅中窝入路、乙状窦前入路 ,对侧颅底导航手术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选取 10例甲醛固定的汉族成人尸体头颅标本 ,应用Simens公司螺旋CT机SOMATOMPLUS 4扫描 ,以眦耳线平面为基线进行轴向连续扫描 …  相似文献   
52.
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完成   总被引:49,自引:13,他引:36  
本课题组继 2 0 0 2年 8月完成首例数字化可视人体之后[1 ] ,于 2 0 0 3年 2月完成了一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女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利用连续断层图像数据 ,在SGI图像工作站上 ,利用本课题组自主开…  相似文献   
53.
高分辨率CT、MRI和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广泛应用 ,其扫描层厚已可达到 1mm。但由于断面切片技术的限制 ,目前国内制作的头颈部断层标本均在 10mm左右[1,2 ] 。为了满足临床发展及科研需要 ,我们采用国产G40 3 0型钢材锯切机制作头颈部冰冻薄层断层标本 ,就有关制作方法及应用作一简要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选材  选择经福尔马林常规防腐固定的正常成人尸体 15具 ,使用时用手锯自颈根部锯断 ,并根据标本大小制作一长方形塑料盒 ,大小约 5 0cm× 40cm× 3 0cm ,将所取头颈部标本放入盒内并…  相似文献   
54.
基底神经节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基底神经节区域的可视化模型。方法 采用大体标本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 ,将人脑从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三个方位进行 0 43mm的薄层连续切片 ,以连合间径线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 ,对基底神经节核团断面的中心点坐标进行定位测量 ;在SGI工作站上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基底神经节及其周围的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 尾状核头靶心坐标 (X ,Y ,Z)分别为 10 5 1± 1 67,2 3 80± 1 69,7 69± 1 46;苍白球内侧部靶心坐标为 18 3 0± 1 88,5 45± 1 3 5 ,0 88± 1 94;苍白球外侧部靶心坐标为 2 0 95± 1 79,7 62± 1 78,4 5 0± 1 40。对基底神经节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以及周围的丘脑、丘脑底核、视神经等结构进行了可视化三维重建。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基底神经节诸核团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 ,并能方便地与断面形态相互参照。结论 基底神经节的可视化研究对于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枕大孔区韧带结构的断面解剖和CT、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枕大孔区韧带结构的连续薄层断面形态规律及CT、MRI表现。方法选取经10%甲醛溶液浸泡的正常成人尸体头颈标本6具,全部行CT和MR扫描,其中3例用于冰冻断面标本制作,3例用于生物塑化断面标本制作。对枕大孔区韧带结构的连续断面形态进行观察,并与CT、MR图像对照研究。结果获得层厚3mm的枕大孔区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连续冰冻断面标本各1套。获得层厚1mm的枕大孔区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连续塑化薄层断面标本各1套。断面切片能清楚显示枕大孔区各韧带结构(6例均清楚地显示翼状韧带、横韧带、覆膜,寰枕前膜、寰枕后膜、寰枢前韧带分别在2具矢状面标本上清楚地显示),并与CT、MRI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论薄层断面切片能良好显示枕大孔区韧带结构,结合CT和MRI进行对照研究,可深入了解枕大孔区韧带结构的连续薄层断面形态规律。  相似文献   
56.
57.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0名正常自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并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分离出每例受试者的脑默认网络,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变化.方法对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基于纤维束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对2组被试白质纤维...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5例正常志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分别计算2组被试的大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并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PTS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ReHo值较高的区域都位于大脑默认网络(P<0.05),即前额叶、后扣带回等脑区。而组间分析结果显示PTSD患者ReHo值比正常对照升高的脑区包括枕上回、枕中回、楔前叶、脑岛等区域,而在缘上回、额下回等区域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静息状态下PTSD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发生了改变,可能与患者的情绪、记忆等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设计并实现一种针对核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的关节软骨自动分割算法。方法利用像素的整体与局部特征分别构建二分类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对股软骨、胫软骨及髌软骨进行自动分割。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数目反馈的Canny检测器阈值迭代法并利用该方法提取图像的主要边缘,随后根据特征参数对提取的边缘进行识别并标记出不同的骨-软骨边缘,利用训练的SVM分类器对软骨进行初步分割并根据软骨的解剖位置缩小搜索空间,最后利用形态学操作对初步分割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自动分割结果中软骨的形态轮廓与原始图像吻合效果好,股软骨、胫软骨及髌软骨的Dice’s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0、0.76、0.74,与手工分割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算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分割出MRI图像中不同的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