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对并行采集技术IPAT和常规颈椎MRI扫描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48例病例均经常规颈椎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和T2及横轴位反转恢复(TIRM)序列扫描,随后即行并行采集序列(IPAT)的矢状位T1和T2扫描.利用自身2组数据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颈椎MRI图像均达到诊断标准,其中IPAT序列矢状位T2W扫描时有1例在出现吞咽伪影,常规序列矢状位T2W和T1W扫描图像有4例出现吞咽伪影,矢状位T1和T2两组数据分别运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成对资料的t检验,发现2组扫描间相差不显著(t=1.288,P>0.05).结论 IPAT序列是运用多线圈采集后对所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获取的图像.通过比较2组扫描的参数、图像质量和磁共振信号,发现IPAT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膝关节各结构在不同功能位的断面形态变化规律,为膝关节疾患的动态MRI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成年男尸膝标本12例,采用低温铣切技术获取不同功能位膝关节的矢状断面解剖图像,并与相对应的动态MRI图像进行对照观测.结果:在不同功能位膝关节矢状断面与其相对应的MRI图像观察了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在连续断面的变化规律.结论:膝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对骨科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3.
医学成像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与处理的重要依据。随着医学成像设备分辨率的不断提高,所获取的医学图像数据量也在持续增长,这给医学图像的存储与实时传输带来了巨大压力,并严重制约了其后续应用。有损压缩方式能够在满足一定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实现医学图像较大程度的压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医学图像有损压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介绍有损压缩条件下的质量评价方法,最后对医学图像有损压缩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4.
大脑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主要结构在薄层横断面上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为此区域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选出大脑有关的横断面图像与相对应的MRI图像对照.结果在人体大脑横断面标本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上,清楚显示出大脑主要结构的形态与影像特征.结论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大脑断面标本图与MRI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照观察,可在MRI上精确识别脑沟、回及脑内结构,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详实准确的断层形态资料,对脑内微小结构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背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 disk decompression,PLDD)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介入疗法.它的穿刺路径常采用后外侧穿刺路径.过去使用应用解剖方法研究穿刺路径,而从薄层断面解剖与CT断面解剖对腰神经根在椎间隙平面的行程和三角工作区进行观测的报告较少.目的阐明腰神经根在薄层断面和CT断面上椎间行程及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穿刺路径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以尸体和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放射科和一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对象2002-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计算医学研究室)完成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的采集.2000-01/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对无明确椎体和椎间盘疾患及邻近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53例检查者进行CT检查和测量.干预选取的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腰神经根在椎间隙平面的行程进行描述性观察.对53例正常人CT检查者的腰神经椎间的走行、形态、大小、周围结构和穿刺线与腰神经的距离进行观察和测量.主要观察指标描述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和正常人腰神经根在椎间隙平面的行程.测量腰神经椎间的长度、宽度和穿刺线与腰神经的距离.结果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腰椎间隙,共计48层,每层厚度为1.0 mm,每层断面所显示的腰神经根椎间行程及其周围结构清晰;CT图像清晰显示腰神经根椎间行程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论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腰神经根椎间行程部分为连续、完整的薄层断面标本.腰神经根椎间走行和形态变化较大,穿刺路径与毗邻的腰神经根、上关节突、髂骨翼和血管等结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6.
腹膜后脏器计算机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腹膜后重要脏器的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取从。肾上腺顶部到肾底部的连续断面图像,在计算机上对肾等腹膜后脏器的断面图像轮廓进行数据分割,并对其行三维重建的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了肾上腺、肾、输尿管等脏器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既可进行单个器官的显示,也可进行多个器官的分色显示,同时也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该腹膜后脏器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展示了这些器官的三维空间结构,给临床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了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建立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人脑白质纤维的显示方法,并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进行对照观察,验证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成像,采用DtiStudio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重建出部分各向异性(FA)图、容积比(VR)图、相对各向异性(RA)图、表面扩散系数(ADC)图以及二维彩色张量图。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断面图像、FA图及彩色FA图进行对照观察,利用fibertracking纤维跟踪软件及3DMRI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显示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辨认脑内白质纤维束的位置、形态。结果应用DTI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晰准确地描绘脑白质内主要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图谱,包括联络纤维如弓形纤维、钩束、扣带束、上纵束和下纵束,连合纤维如胼胝体、前连合和穹隆,投射纤维如锥体束、视放射、内侧丘系等。DTI纤维束成像结果与已知解剖知识、中国可视化人体断面图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应用DTI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晰准确地描绘脑白质内主要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图谱,其结果与中国可视化人体断面图像、已知解剖知识是一致的,应用DTI纤维束成像研究脑内纤维连通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信息化与案例化联合教学实践。方法:首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员特点对信息化手段进行筛选和创新设计,在辅助教学的同时,作为学员最直观的教学案例,引导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再以学员为中心通过“使用案例—学习案例—设计案例—完善案例(师生共同)”的闭环学习过程,反作用于信息化手段与教学案例的完善。结果:通过实时反馈、课后问卷调查、学员评教、学校评价等多方面证实了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师生共同实现课程知识点的梳理和开展,提升学员的学习热情、课程价值认同感及动手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结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传统的教员介绍学习目的向学员主动求解转变,所形成的实践效果和案例化建设思路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以及医学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测量偏瘫患者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FA)值,分析皮质脊髓束完整性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17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测量患侧及健侧内囊后肢FA值,并计算FA非对称比值,临床检测包括上肢运动功能指标(WMFT)及运动功能、平衡、感觉及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指标(FM),利用线性相关分析FA非对称比值与患手FM 评分、WMFT 非对称比值及log WMFT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手运动功能评分与内囊后肢FA非对称比值显著相关,FA非对称性比值与患手FM(R~2=0.655,P<0.002)呈线性负相关,与WMFT非对称性比值(R~2=0.649,P<0.002)、lg WMFT(R~2=0.636,P=0.002)以及握力非对称性比值(R~2=0.414,P=0.02)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偏瘫患者亚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与上肢运动功能显著相关;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可早期监测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