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1.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脊柱区颈段的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男性脊柱区颈段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取从寰椎上缘到第7颈椎下缘的连续横断面图像。在SGI工作站上对颈椎、脊髓、椎动脉、椎间盘、颈神经等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建立了脊柱区颈段重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重建后的结构可多彩色立体显示,既能单独显示,也能任意搭配或总体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观察。结论 脊柱区颈段的可视化数字模型,用三维图形方法显示该区结构的空间构形,将有助于解剖学教学,并可为颈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建立咽旁间隙及周围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方法 :从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出与咽旁间隙有关的横断面图像 ,在PC机上 ,提取间隙及周围结构轮廓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出咽旁间隙及其周围的腮腺、肌肉、下颌骨和血管等结构。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 ,咽旁间隙及周围结构的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了该区域的空间毗邻关系 ,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DTI脑白质束的FA图和白质束纤维追踪图,评估额顶叶占位病变影响下脑对指运动功能区形态及功能改变的特征.方法:病变组为20例连续搜集观察的神经外科术前检查的额顶叶占位病变患者,另选20例健康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扫描,包括常规MRI和DTI.数据后处理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编写的DTI-Studio Version 2.02软件处理DTI数据.结果:病变组20例中最后诊断为肿瘤的15例,炎症4例,血管畸形1例.在DTI的FA图中测量两组实验对象颅内相关脑组织区域的平均FA值,显示15例肿瘤病灶区域的FA值与对照组及其自身对侧比较有降低,1例血管畸形伴化脓性感染患者FA值升高.在DTI三维白质束纤维示踪图中显示额顶叶肿瘤患者皮质脊髓束受病灶压迫而移位、中断或破坏.结论: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活体复杂的白质纤维束结构的显示,在临床应用中DTI技术可以用于评价肿瘤与邻近白质纤维的空间解剖关系、白质纤维的受累情况,为临床病情评估和外科手术入路计划提供有效帮助,对评价术后的功能恢复潜力也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明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三角工作区"的连续薄层断面的形态和三维结构.寻求解决"工作三角"的确切定义. 方法 选取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对经皮腰椎问盘后外侧入路的连续断面形态进行解剖学观测并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间盘后外侧入路的连续薄层断面形态学特征、相关测量参数和三维结构."三角工作区"的面积为(23.70±8.73)mm2,腰椎间盘穿刺虽是比较安全的区域,但有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通过. 结论 经皮腰椎问盘后外侧入路"工作三角"的连续薄层断面数据集和三维重建可良好显示其形态和三维结构.初步明确了"工作三角"的定义,进一步证实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是穿刺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5.
连续断层图像立体重采样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供连续薄层断层标本的任意方位重采样方法.方法 用Amira软件对连续冰冻断层标本三维数据场进行任意方位剖切,观察并评测断层图像.结果 重采样断面图像清晰,采样间隔越小,即采样频率越高,重采样图像质量越高,与原始图像差别越低.结论 连续薄层断层数据重采样的图像可为断层解剖和影像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46.
原位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供原位牙的断层解剖研究办法和形态学资料,并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建立原位才的立体形态。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提取全牙的断层图像,观察牙的形态结构,利用MedView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牙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牙龄完整,能清晰显示牙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重建结构清晰,能清楚显示牙在牙槽内位置和方向。结论 冰冻铣切技术能完整保留牙齿各断面,可作为牙断层解剖的研究手段;三维可视化可以建立标准的原位牙及牙冠的计算机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腕关节各结构在不同功能位的断面形态变化规律,为临床MRI诊断腕关节韧带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获取腕关节0.2 mm厚的薄层冠状断层标本,并将冠状断层标本与该区的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腕关节的冠状断面,可清楚显示桡尺远侧关节、桡腕关节、腕中关节、腕骨间关节及各关节中韧带的形态特征,并提出腕骨间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及桡尺远侧关节韧带在MRI冠状位的最佳显示平面.结论:腕关节的冠状断层解剖研究为腕部MRI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对影像学诊断及骨科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8.
结合fMRI与DTI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TI在脑胶质瘤定性、定级诊断中的作用,并尝试联合应用fMRI与DTI技术进行脑肿瘤术前定位及术中导航。方法:对18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T1WI、T2WI扫描及DTI、fMRI功能成像,测量肿瘤的实质部分、坏死或囊变区以及瘤周水肿区域的ADC值、FA值等参数。采用SPM软件对fMRI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观察运动功能激活区、重要白质纤维束与颅内肿瘤病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实体部分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而FA值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高、低级别胶质瘤实质部分ADC值的分界点为1.21×10-3mm2/s,FA值分界点为0.17。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全面观察脑运动或视觉等重要功能激活区、重要白质纤维束与颅内肿瘤病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应用DTI可以在术前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将fMRI与DTI功能影像应用于脑肿瘤导航手术可为术前计划提供必要信息,在术中避免损伤脑功能区及锥体束等重要结构,为手术提供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49.
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在不同的方剂配伍中,发挥着不同的治疗作用。但其主要作用可归纳如下七方面: 一、解肌和营疗表虚《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浙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  相似文献   
50.
咽旁间隙三维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的断面解剖形态及其CT、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 在尸体头部左、右侧切取各边长度约 8.0cm的并包含咽旁间隙及毗邻结构在内的组织块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这些组织块制作成横、冠、矢 3个方位的连续薄层断层标本 (层厚 1.2mm) ,并与CT、MRI图像对照。结果 确定了咽旁间隙划分的具体方法 ,明确了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和咽后间隙各自的界限。MRI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等特点 ,可较CT更好地显示咽旁间隙的软组织结构 ,但CT在显示颅底骨质及骨性通道等方面要明显优于MRI。结论 结合塑化薄片、CT及MRI图像以深入了解咽旁间隙及毗邻间隙的解剖是非常必要的。确定咽旁间隙的划分标准有助于对该区病变的影像诊断 ,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