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9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医药卫生   1341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433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8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利用Polar心率表的体能测试寻找一种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的简易方法.方法于2004-05选择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16名健康男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在室温25℃安静的状态下测定前30 min休息,保持清醒、静置状态,此时状态下的测定心率即为安静心率.按Polar S810心率表说明书进行测定预测最大心率和健康指数.预测最大心率和健康指数连续测定3次,并对3次测量进行信度分析.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使用气体分析仪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维持转速60 r/min不变,功率负荷从60 W开始,每3分增加功率30 W,直至受试者达到处于最大摄氧量的判定标准状态,即①继续运动后,摄氧量差小于5%或150 mL/min或2 mL/(kg·min).②呼吸商>1.10,心率>180次/min.③继续运动时摄氧量出现下降.并对预测最大心率与体质量的比值与实验测定的最大摄氧量进行相关分析,用逐步法建立回归方程,数据用x±s表示,所有指标都进行正态性检验,健康指数和最大摄氧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16名受试者均完成各项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最大摄氧量与健康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5.9±5.7)L/min,(43.9±7.3),P<0.05]②3次预测最大心率的测试值分别为(181.6±3.2),(181.9±3.2),(182.2±3.1)次/min,信度为0.996 5,P=0.017 8;健康指数的3次测试值分别为(41.0±7.4),(41.5±7.3),(41.8±7.3)L/min,信度为0.995 8,P=0.043.说明Polar心率表测量指标信度极高,可重复性好.③预测最大心率体质量比值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为0.541,P<0.05.以最大心率与身体质量之比为自变量,以相对最大摄氧量为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建立的回归方程是(^y)=11.6 x+13.8,标准估计误差=5.0,P=0.11.结论利用Polar心率表受试者在安静情况下就可以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所需要的设备少,操作简便.地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可用于竞技运动及全民健身时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2.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正确的分娩方式。方法对足月妊娠者产前一周内行常规超声检查,将检出的脐带绕颈组与无脐带绕颈组进行产后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阳性率、阴性率、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及准确率分别为92.75%、97.30%、91.87%、97.61%、7.25%、2.70%、96.17%。脐带绕颈组胎儿宫内窘迫率,胎儿剖宫产率及羊水过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脐带绕颈组(P<0.01)。结论超声诊断脐带绕颈有很高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围产儿并发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9.0%(4/21),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81.0%(17/21)。十二指肠降部损伤多见,约占61.9%(13/21)。手术方式以损伤情况而定:Ⅰ型病人行肠壁血肿清除;Ⅱ型病人行损伤修补术加胃或空肠造瘘术;Ⅲ型行简化的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为主;Ⅳ型病人病情危重,处理困难,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本组术后并发症38.1%(8/21),死亡率23.8%(5/21)。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为腹部严重伤,应早期诊断,及时剖腹探查,据伤情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方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外研所实验室进行。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动物分为缺血再灌组18只;生理盐水组18只;丹参治疗组54只,丹参治疗组又分为3.0,10.0,15.0g/kg3个亚组,每组6只。①丹参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在缺血前30min腹腔分别注射丹参注射液(3.0,10.0,15.0g/kg)和生理盐水再进行4血管阻断建立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再灌组模型建立同前,但不注射丹参和生理盐水。②缺血再灌注72h后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海马PTEN蛋白的表达,细胞被染成棕黄色者为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计数400个细胞,按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比较;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吖啶橙/溴乙啶技术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结果:①大鼠海马PTEN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灰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丹参各治疗组PTEN表达量明显减少(F=68.73,P<0.05)。②大鼠海马PTE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组PTEN阳性细胞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丹参各治疗组PTEN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F=185.44,P<0.05)。③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丹参各治疗组吖啶橙/溴乙啶检测凋亡率下降显著(F=58.42,P<0.05)。原位末端标记法结果表明,经丹参治疗后各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下降(F=32.68,P<0.05)。结论:丹参能下调PTEN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神经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痞证是指心下痞窒,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的证候,其病机为气机阻塞,升降失常,此多由误治,热邪内陷所致,亦有脾胃素虚,饮食阻滞,痰气壅窒,或其它原因所致,《伤寒论》有邪热之痞,邪热有余,表阳不足之痞、少阳误下之痞;胃虚食滞之痞;多次误下,胃气重虚之痞;水气停蓄之痞,胃虚挟颌,浊气上逆之痞,邪热下利之痞,热结在里之痞;水饮冲斥胸胁之痞的不同。因此病因病理、症状,治法和煎服药物的方也有差异,笔者对《伤寒论》痞证论治探讨于后:  相似文献   
996.
高频超声诊断小乳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9例小乳腺癌 (直径 <2 cm)的二维声像图、彩超多普勒显像 (CDFI)、能量图显像 (PDI)的特点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19例小乳腺癌均为单发 ,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 14例 ,内上象限 3例 ,外下象限 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9例。病理类型 :单纯癌 9例 ,髓样癌 6例 ,浸润性导管癌 3例 ,小叶癌 1例。 19例小乳腺癌二维声像图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节 ,多数边界清楚 ,边缘不整齐 ,表面不光滑 ,少数有角样伸出。肿块纵横径比 >1,有 6例肿块内有点状或簇状砂粒状高回声。 CDFI和 PDI均见血流信号 ,并显示血管走行扭曲。阻力指数 >0 .70。本组 19例小乳腺癌有 9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纵横径之比 >1,PDI显示淋巴门结构紊乱。结论 :下列方法有助于小乳腺癌的诊断 :(1)逐一多切面扫查 ,尤其乳腺边缘部位以免漏诊 ;(2 )二维声像图仍是发现小乳腺癌的主要方法。由于恶性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CDFI和 PDI有助于小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形态和 PDI血流改变是帮助确定诊断可靠佐证。高频超声、CDFI和 PDI联合应用 ,相互补充 ,综合判断 ,可以大大提高小乳腺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97.
2005年1月,我科收治1例股骨内侧髁骨巨细胞瘤患者,行骨巨细胞瘤刮除加植骨术后,经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40岁。手术采用陆裕朴设计的术式,股下段内侧波状切口。由于患者股骨内侧受侵及范围较大,为彻底刮除被骨巨细胞侵及的骨组织,股骨内侧髁刮除后,只剩下薄似鸡蛋壳的一层骨皮质,且有成人拳头大的空洞,残留骨壳十分薄弱。50%氯化锌烧灼骨壁后,取双侧髂骨外加六包人工骨行植骨术,术后置两条引流管引流。2护理术后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重点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取…  相似文献   
998.
学术背景: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使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且依从性好,但仍存在动脉瘤再通、对于宽颈及较大和巨大动脉瘤不能有效和持续栓塞的问题,近年来开展的脑血管内组织工程为弥补上述不足提供了新思路。目的:介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使用方法。检索策略: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1/2007-02相关文献,检索词为"intracranial aneurysm endovascular treatmen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7-02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翻阅相关书籍。纳入标准:文章内容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新材料的特点及进展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到65篇相关文献,29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3篇为综述和述评类文献,其余26篇为基础研究。29篇中9篇介绍新材料的生物学特性,20篇是关于新材料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资料综合:重点介绍了新型颅内血管支架Neuroform支架、3-D微弹簧圈、Tispan技术、Matrix微弹簧圈、非黏附性液体栓塞材料ONYX、TRUFILL DCS可脱性弹簧圈系统、可膨胀性水凝胶-铂金弹簧圈HES等新材料的发展和改进过程,各种新材料的特性和优缺点,以及新材料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结论: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所用组织工程弹簧圈和组织工程支架,有的处在动物实验或临床前期研究阶段,有的已应用到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组织工程弹簧圈将逐步取代铂金弹簧圈,以实现动脉瘤良好的长期填塞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我县有新疆境内314国道穿城而过,又临近世界唯一一条沙漠公路,因此交通事故较多。我院自99年开展神经外科手术以来,收治大量颅脑损伤病人,我们在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发明了一些小工具使颅脑损伤病人护理更趋完善。现将几年来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在信息飞速发展,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为了能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竞争能力,全面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于2003年,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上,经济适用的原则,在财务、药房、护士站和统计室,开通计算机网络管理,在运行一年中,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使临床运行中的利弊逐渐凸现出来,在边干边改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一定的经验,使工作程序,趋于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