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医药卫生   5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了麻醉学专科医师培训的国际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科现有基础,探讨了我国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地氟烷/瑞芬太尼(DR)组:地氟烷1~2 MAC 瑞芬太尼0.15~0.40μg·kg-1·min-1;地氟烷/芬太尼(DF)组:地氟烷1~2 MAC 芬太尼0.05 mg间断静推;普鲁泊福/瑞芬太尼(PR)组:普鲁泊福50~100μg·kg-1·min-1 瑞芬太尼0.15~0.40 μg·kg-1·min-1;普鲁泊福/芬太尼(PF)组:普鲁泊福50~100 μg·kg-1·min-1 芬太尼0.05 mg间断静推.记录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拔管时间、指令性活动恢复时间.术后90 min、24 h由专人应用简化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inventory,STA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疼痛程度,并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应用瑞芬太尼的两组(DR组和PR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拔管时间、指令性活动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应用芬太尼的两组(DF组和PF组)(P<0.05);术后90 min,全凭静脉麻醉的两组(PR组和PF组)STAI评分显著低于吸入麻醉的两组(DR组和DF组)(P<0.05),但24 h后差异不显著;术后90 min、24 h,全凭静脉麻醉的两组恶心呕吐率显著低于吸入麻醉的两组(P<0.05),且VAS评分较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颈椎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完全、术后精神状态好、恶心呕吐率低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7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5例,分别行单纯丙泊酚、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过程中的BP、HR、ECG、SPO2和PETCO2变化、苏醒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在置入喉罩和拔出喉罩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单纯丙泊酚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0.05);3组的各项苏醒参数包括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单纯丙泊酚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快、更平稳.  相似文献   
24.
内镜面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源长  陈辉  许华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0):1156-1157
使用普鲁泊福等全身麻醉药行无痛检查可减少患者在检查中的不适,已深受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但麻醉过程中偶可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常规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可能效果不佳,严重者甚至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增加检查风险.内镜面罩(endoscopic facial mask)是一种新型吸氧面罩,其通过旁侧开孔与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麻醉机相连,可进行加压给氧,中央检查孔用于插入光导纤维内镜进行呼吸道或胃肠道检查,实现了内镜操作与加压供氧同步进行.国内外作者报道仅有借助内镜面罩进行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1~3],本研究拟探讨应用内镜面罩提高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亚基KCNA2在碘乙酸钠诱导的骨关节炎(OA)疼痛模型大鼠 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1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骨关节炎组(OA组),通过 膝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2、4、6周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MT)。注射后 4周,HE及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膝关节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RG神经元活化转录因子-3(ATF-3)、诱生型一氧化氮合 酶(iNOS)的表达情况。RT-qPCR检测1、2、4、6周DRG神经元Kcna2 mRNA表达,4周时Western blot分析KCNA2的表达情况、 MSPCR检测Kcna2甲基化程度。结果与注射前相比,OA组2、4、6周PWMT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与C组相比,OA 组2、4、6周PWMT显著降低(P<0.05或P<0.001)。OA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断裂、缺损,骨质增生,潮线模糊不清;C、S组未发 现明显异常。4周时OA组ATF-3与iNOS表达显著增高(P<0.01),2、4、6周Kcna2 mRNA及4周KCNA2表达显著降低(P<0.05 或P<0.01)、Kcna2 甲基化程度显著增高(P<0.01)。结论骨关节炎疼痛大鼠DRG神经元KCNA2 的表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 Kcna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6.
低氧血症是外科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氧疗是处理低氧血症患者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鉴于常规氧疗(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COT)并不能有效预防低氧血症,故应提倡更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以防治围手术期低氧血症,但相关规范并不完善。近期,欧洲麻醉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ESA)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联合发布《围手术期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ESA/ESICM联合指南》,涵盖五大临床问题,并对COT、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和推荐,共给出19条具体建议。该指南对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有效治疗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也应及早识别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高危患者,术中积极实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风险,从而预防围手术期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术前膀胱出现液气平面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00余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进行分析,有4例术前膀胱出现液气平,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2例放弃聚焦超声治疗,选择经腹或阴式手术治疗;2例经过充分沟通,患者接受观察3~5d后行再次行聚焦超声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超声消融治疗术前出现膀胱液气平面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以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评价体系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以2017年与2018年进入某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3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名。对照组采用麻醉科传统规培模式,仅在年终考核时进行Mini-CEX、DOPS考核;试验组在传统规培模式基础上采用改良Mini-CEX联合DOPS评价模式,每月进行1次改良Mini-CEX、DOPS考核,包括年终考核共6次考核。对比2组学员年终考核成绩、首次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年终考核成绩的改良Mini-CEX评分、DO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年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首次考核成绩。试验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改良Mini-CEX联合DOPS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规培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教学满意度和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双胆总管(double common bile duct,DCBD)变异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7~12月期间收治的2例DCBD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了DCBD的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例中1例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误判右肝管为胆囊管而将其横断;另一例于术中经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实为DCBD,因合并胆总管囊肿、胆胰管汇合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junction,APBDJ)及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行手术治疗。2例均为Ⅴb型DCBD。复习DCBD英文文献32篇,自1932年始共报道DCBD病例100例,其中以Ⅱ型和Ⅲ型最常见,Ⅴ型DCBD仅报道10例。自1994~2012年中文文献25篇,共收集DCBD 27例,其中以Ⅴ型最常见。本组2例为Ⅴb型DCBD。副胆总管(accessory common bile duct,ACBD)最常见开口于十二指肠、胃及胰管,常见合并症包括结石、APBDJ、胆总管囊肿、肿瘤等。结论 DCBD是极少见的肝外胆管解剖变异,常伴有胆管结石以及胆总管囊肿、APBDJ等其他胆道解剖异常,并潜在致癌的可能;增加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和胆道手术的复杂性,必须引起肝胆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