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此时心脏泵血功能低下,无法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以至于静脉回流受阻,器官瘀血及动脉系统灌注不足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简称心衰.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引起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72.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综合评价人体各个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通过测定人体在休息、运动及运动结束时每一次呼吸的氧摄取量(oxygen uptake,VO2)、二氧化碳排出量(carbon dioxide output,VCO2)、  相似文献   
73.
缺乏体力活动与冠心病的联系已得到确认,每周<2.5h的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1h的剧烈运动定义为缺乏体力活动,全世界超过30%的冠心病患者与机体缺乏运动有关[1-2]。近50年的证据表明,运动康复可以推迟和逆转冠心病的进程,至少改善冠心病导致的功能失调、预防并发症的进展[3]。因抗阻运动可改善肌肉力量,增强运动能力,正成为心脏康复的重要部分[4],本文就抗阻运动在冠心病运动康复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7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脑苷肌肽为治疗组(55例),未用脑苷肌肽组(52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除应用脑苷肌肽外,两组治疗基本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治疗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7 d及14 d测定两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48 h,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NDS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DS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相比对照组,NDS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及14 d治疗组NSE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NSE均低于治疗前.结论 应用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5.
张琪  车琳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2010,34(3):187-18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评估,比较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特点。结果2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67例(23.8%)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而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55例患者中,有25例(45.4%)发展为进展性卒中;重度颈动脉狭窄48例中,有24例(50.0%)发展为进展性卒中;在病理表现为溃疡斑的43例中,有23例(53.4%)发展为进展性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9%发生进展性卒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程度及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6.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206例B-ALL患儿骨髓的MRD。结果表明:①206例B-ALL患儿中196例诱导化疗后迭完全缓解(CR)(CR率95.1%),其1年与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2.7±1.8)%和(78.7±3.7)%,其中标危、中危、高危组的3年EFS率分别为(85.6±4.9)%、(82.1±5.8)%和(58.1±9.2)%,3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②各时间点上MRD分析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3年EFS率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和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明显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第12周MRD〈10^-3的3年EFS率为(86.3±4.1)%,MRD≥10^-3的3年EFS率为(55.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化疗第33天MRD阴性(MRD〈10^-4)的98例患儿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8.2%),在这98例惠儿中有39例在第12周时转为阳性(MRD≥10^-4),其中5例复发;在第12周时MRD仍为阴性的59例中有3例复发;在第33天MRD阳性的108例患儿中有19例复发(复发率为17.6%),复发率在MRD阳性和阴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治疗过程中以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可有效地评估治疗反应、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其中第15天、第33天及第12周的MRD分别以10^-2、10^-3、10^-3为区分危险度最佳界值,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7.
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美国5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86%的冠心病患者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心力衰竭是美国老年人群中第一位的住院原因,而心脏运动康复是以减少心功能受损、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因此运动康复在老年心血管病治疗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本文着重探讨老年人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特点、运动减缓心血管衰老的生理机制及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氧运动康复进展.  相似文献   
78.
张琪  车琳  陈晓光  白玉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58-1459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2例MG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痊愈1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0例,基本痊愈1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10例,有效率3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且治疗后患者血中Ach-RAb的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9.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绝经后女性冠心病 ( CHD)患者血脂特点 ,探讨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酶法测定和观察 9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5 0 %的绝经后女性 CHD患者的总胆固醇 ( TG)、甘油三酯 (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 L DL- C)、载脂蛋白 A1 、B( apo A1 、apo B) ,并以同期同年龄范围的健康体检女性 10 0例为对照组。结果 :1CHD组的 TG和 L DL- C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 C和 apo A1 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 TC仅轻度高于对照组 ;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有价值的判别指标为 apo A1 和 L DL- C;3 CHD组高 TG者 5 4例 ( 5 3 .2 % ) ,高 TG者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 2 9例 ( 5 8% ) ,而TG正常者双支及三支病变 13例 ( 2 9.5 % )。结论 :女性绝经后 CHD患者高 TG,高 L DL - C,低 HDL - C和低 apo A1是 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apo A1 和 L DL - C在致 CHD方面意义更大 ,其中高 TG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绞痛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但心肌缺血发作时也可无胸痛或其他症状。现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的概念、危险因素、预后加以综述。概念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并无心绞痛或其他有关症状的临床现象。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发生率高,远远超过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是指患者无明显的心绞痛及心绞痛等同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心肌缺血的证据。Cohn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性冠心病分为3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